759阿信屋在香港過度擴張、陷入蕭條後,老闆林偉駿把視線轉向中國巿場,並稱之為一塊「肥豬肉」。可惜雄心勃勃的他迄今開不成第一間鋪,跟所有國際知名品牌一樣,759阿信屋商標在中國被搶先注冊。官司進行中,但諸多大牌子的慘痛經歷足以證明,在行使中國邏輯的國度,要打贏官司並不樂觀,連G2000尚且敗北,背景、人脈差得遠的尋常生意人就更難有把握了。所以林偉駿不能肯定甚麼時候開得成中國第一間鋪。
有網民建議林,索性改鋪名為「柒唔夠」,話雖刻薄,卻又不無道理。進軍任何巿場之前,了解那個巿場的運作方式,是最基本工夫。對中國以外的商家來說,只有兩種選擇:一,去它的巿場、遵循它的遊戲方式;二,不去。選擇了前者而不去了解其底蘊,的確是營商大忌。
此外,你了解你面對的顧客嗎?
759在香港異軍突起,在零食巿場殺出一條血路,最重要原因是:價格雖平,但賣的是真貨,而且是非中國製造的真貨,香港的消費者貪平之餘,對食物質素有要求。
中國的消費者卻很兩極:一種是用錢買虛榮的人,越貴越買,至於真假,卻不一定懂得分辨。而另一種,是為了便宜一元半塊,寧願選擇假貨的人。
香港顧客在乎的東西,中國顧客不一定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