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國人來說,區分階級的並非金錢、職業,而是語言。上流社會覺得「Pardon?」比粗口更難聽,是因為此言既出,當場連降數級,簡直身敗名裂。但我們學英文,有必要裝腔作勢嗎?數月前某港姐前度教人講英文溝女,說廁所在英國的正統說法是「loo」而非「toilet」,跟女神講「loo」,她必對你刮目相看,對着侍應則要講「lavatory」他才明白云云。聽見這番偉論,立即想用可愛港女聲調發問:真係㗎?點解嘅?
其實由上層中產至上流階級的英國人,廁所均用「loo」或「lavatory」指稱,中產及以下者用「toilet」。「loo」和「lavatory」同級,侍應自己未必說,但怎會聽不懂其中一字呢?又如表示餐巾,英國人可用法文字「serviette」,也可說平平無奇的「napkin」,而上等人必說「napkin」,「serviette」倒顯得低端。還有委婉語:有人死了,非上流階層說「pass on」,上流階層直接說「die」。「U」和「non-U」之別,在於前者用語簡單直率,後者則多用花哨的法文字(pardon、toilet和serviette都來自法文)。
除了用字,發音當然也能暴露你的階級。英國勞動階層常省掉某些輔音,最著名是「t-喉塞音」,即「t」有時不發聲,像喉嚨突然卡住。那麼上層階級英文都是BBC標準英文嗎?Kate Fox說,上層階級不省略輔音,但喜歡放棄元音。工人講「十點半」可能是「alf past ten」,皇室則唇不動、口不張地說「hpstn」。簡言之,學上等人說英文,其實唔難,幻想自己在發一封貴得要命的電報,盡可能把元音、冠詞和代名詞都省掉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