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主席習近平積極推動去槓桿等結構性改革之際,美國評級機構穆迪繼續「睇淡」中國,將其長期本外幣債務評級由Aa3降一級至A1級,是近28年以來首降,理據是預測內地經濟增長逐步降至5%,更同日降香港評級。分析指降級行動對中國是負面訊號,對未來內地企業發債成本有一定影響,惟幅度有限。
記者:劉美儀 陳洛嘉
穆迪將中國評級展望由負面轉為穩定;市場指本港稍後若被降級,亦不感詫異。因主權評級下調,26間政府相關非金融及基建企業與其子公司,評級亦降1級,當中17間為中央擁有(央企),9間屬地方政府持有;穆迪亦降低3間政策性銀行評級。
財政部斥高估困難度
財政部反駁穆迪基於「順周期」評級方式不當,高估了內地經濟困難度,低估了供給側改革及擴大內需的效益。
外電引述穆迪主權風險部高級副總裁Marie Diron表示,降級後並無重新考慮再評估中國評級的確實時間表,又指內地金融系統風險大致平衡,倘中國槓桿率升速超預期,內地評級可能受負面壓力,相反若去槓桿成效顯著則有利,她亦關注國企改革、影子銀行及去產能等措施落實進度。
穆迪降級理據包括預期未來5年,內地經濟增長率將降至接近5%,明年及2020年,政府直接負債佔GDP比重將升至40%及45%。
惠譽主權評級董事Andrew Fennell回覆說,中國宏觀經濟往績強勁及對外財務能力向好,鞏固了去年底惠譽確認其主權評級A+級及展望穩定的看法,但對經濟不平衡及市場波動風險,未來數月會繼續密切監察。內地首間境外運作評級機構中國誠信(亞太),其主席李永權表示,維持對中國AA+主權評級看法,穆迪料內地增長將跌至5%,他認為除非在3至6個月時間內急降才構成嚴重問題。
增內企發債成本有限
滙豐亞太區顧問梁兆基指,內地經濟放緩已見減慢,整體債務風險不大,降級對企業發債成本或有影響但幅度不大。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說,二手債市昨日並無拋售中資債券或息率擘闊情況,目前本地新發行的中港企業債務,約4至5成由私人銀行客認購,他們多持貨至到期,評級下降對其投資需求不會有影響。
渣打(香港)亞洲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謂,去槓桿等改革下內地負債狀況比6至9個月前已改善,穆迪此時降評級「時間有啲怪」,可能只是貫徹其睇淡取態覆檢後的結果。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