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富生活 :賣盤比上市更爽 - 郭釗

Hea富生活 :賣盤比上市更爽 - 郭釗

日本丸龜製麵母公司Toridoll Holdings以10億港元,收購譚仔雲南米線母公司「同心飲食」成為城中熱話,多位專欄作家都評價過呢頭親事,我倒想講講投資者或大財團收購的基本原理。
首先要清楚買家的收購動機為何,普遍動機如下:(一)增加市場佔有率,食埋同類型對手,以增加市場議價能力;(二)增加產品種類,例如百事公司收購擁有佳得樂母公司Quaker Oats;(三) 財技, 以高市盈率(PE)母公司收購低PE子公司,以增加母公司市值及提升股價,吸引投資者目光;(四)行業轉營,舊式行業轉型新興行業。另有其他千奇百怪動機不能盡錄。
想吸引投資者收購的,首先要在行內「起朵」,甚至做到業界的一哥,而且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如實報稅,公司PE低自然能提高議價能力,識幾個banker朋友放吓聲氣更好。
話說有位朋友,他在廣告界做到出晒位,其有份經營的廣告公司,在成立7年後用10倍PE成功出售,收大嚿錢落袋買田買地遊山玩水,過冷河後,又開展另一新項目重覆同樣過程,賺另一筆真銀。最緊要是真材實料,因為進入Due Diligence(DD)起底程序就乜都俾人起清起楚,就算生意興隆都未必一定成功。

生意複雜難發圍

另一朋友在電腦行業做到頭一、二名,生意額過億,不停有中間人叩門話可以助他上市或找買家高價收購,個個一開始都講到十拿九穩,但坐低一了解,多則幾個星期,小則只花一餐茶時間就離場,遠遠未去到DD階段。
問題在於其生意模式的可持續性,涉及多個國家經營及法律問題,相當複雜,若然毛利率過低,或家庭式經營賬目混亂都會嚇跑買家,之後個個都話:「有得搞嘅,你執靚盤數,簡化個生意模式再搵我。」但公司經營手法已成習慣,不易撥亂反正,只有繼續在水中浮沉,不知何日到中環。
若然在上市與被收購之間作選擇,係人都知上市威威而且個殼值7億,與被收購無得比,但我覺得各有所長。要上市,自己要出幾千萬使費博一博,不成功就付諸流水,搵金主出資都得,但成功後水瓜打狗唔見一大截,做個有名無實的上市公司主席,雖勝猶敗。被收購無風險成本,公司查數都是買家負擔費用,而且一次過賺十年廿年的錢,做生意都是求低風險高回報。
譚仔創辦人譚澤均和周志明由食店老闆變億萬富豪實為飲食界傳奇,理論上一次過賺十年的米線錢,還免除十年經營風險和時間。聽聞除了丸龜母公司,還有有幾間本地及外國財團競爭,所以作價理想。原來小小一碗米線做得好都咁多人爭,其實爭乜吖,溝埋一齊做讚岐米線喇。

郭釗
http://www.fb.com/heaology.edu
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