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車主真金白銀投資的士牌!」真正的投資,應該透過對消費者,對社會創造價值,獲取回報和利潤。將錢都押在的士牌,車,卻總是路面上最殘舊,服務則三、四十年如一日;的士牌價直線上升,背後並不關乎創造價值,這是尋租者的活動,是投機,而不是投資。
大多數車主除了關心收租,對提升服務和車輛質素,又做過甚麼?我不會說的士車主全部都是不思進取。因為出現競爭,全港最大的士車主萬般不情願地,推出一百幾十架來魚目混珠。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何的士車主要反對政府以專營權推出「優質的士」?難道的士車主真心要堅持「劣質」?
香港有紅、綠、藍三種的士,但三種的士卻在不同的時空營運,彼此完全沒有任何競爭。Bingo!的士車主要消滅競爭和選擇;那怕是因為優質的士出現一點競爭,也足以破壞現有的士車主的既得利益結構。尋租者思維邏輯,政府官員不會明白,所以才會有傻兮兮的張炳良和邱誠武一廂情願。
政府過去廿年停發新的士牌,令牌價格只升不降,但現象背後並不代表政府和香港人,有義務永續「高牌價高車租」政策。的士車主作為尋租者,多年來不事生產卻享受著穩定收入,最終衍生出不合理預期,是社會的不幸。
然而,投機有社會功能,就是承擔風險。要是的士牌價因政策和環境改變而下跌,也就是他們負擔起社會責任和市場道義的時候。請謹記,輸打贏要,是極不要得的行為。撇開 Uber 不談,政府為何不可以再增發的士牌?增發的新牌,為甚麼不可以是跟人不跟車?增發個人牌照,可以用新的思維去監管,甚至用智能城市動態供求管理,也沒有問題。誰說規矩就一定要跟既得利益者的一套?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