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年】
【本報訊】80年代起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其間港人歷盡移民潮、洋行撤資及樓巿股市大跌,當時鄧小平一句「馬照跑,舞照跳」,向港人派定心丸保證50年不變。前新華社香港副社長李儲文於1984年出席大富豪開幕,更聲言大富豪是港繁榮標誌,娛樂事業被視為「經濟寒暑表」。1997年7月1日,米字旗換上五星旗,20年過去,象徵繁榮穩定的「舞」還在跳嗎?
記者:黃學潤 林 熊 龔蕙芝 郭美華
縱橫夜總會33年、被稱為「金牌大班」的媽媽生Maggie憶述,回歸後夜總會歷盡難關,「03年沙士、金融風暴都有啲……真正原因有好多,主要係24小時通關,客人北上,少咗一半客人」。自1998年金融風暴開始,當時恒指跌至6545點,沙士時失業率更高達7.9%,經濟跌到谷底,市民欲哭無淚,以往魚翅撈飯的日子一去不返,夜總會生意從此一落千丈。
八、九十年代是夜總會的輝煌時期,全港大大小小夜總會多達200間,1983年開業的中國城,單是旗下公關小姐就有700人,總經理曾揚言一個月可以做2,800萬生意,晚晚座無虛席。雲集多間頂級夜總會的尖東,更是世界知名的不夜城,就連西班牙超級足球勁旅皇馬,於2003年訪港作賽時,3位球星魯爾、古迪及摩連迪斯亦慕名夜訪大富豪,成為一時佳話。
當年鄧小平所指的「舞照跳」,是基於回歸前港人的不安,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通俗啲講(舞照跳)表示資本主義嘅生活模式同經濟模式可以繼續。」目的為「安香港人嘅心」,而當中的政治解讀並非完全與黃色事業掛鈎。回歸後黃色事業走下坡,是因為當年到大型夜總會消費的「大款」已消失,「當年內地商人要走錢,要喺呢啲地方(夜總會)做,但改革開放之後,已經有正途方法走錢,慢慢就唔需要呢啲地方!」
僅餘49間夜總會
2003年1月27日,落馬洲管制站實施24小時通關,當晚通宵過關人數達4,600人次,自此形成港人北上消費,再加上同年爆發沙士疫潮,在雙重打擊下,香港經濟面臨極大衝擊,夜總會掀起執笠潮。2002年尖東富城及灣仔新杜老誌夜總會先後熄燈;2005年,有22年歷史的中國城拉閘;「三大夜總會」最後一間大富豪,撐至2012年也結業,現時舊址已變成專供內地遊客購物的「富豪匯」,只剩下大富豪標記老爺勞斯萊斯,置於店內供人懷緬。
2000年夜總會生意走下坡,適逢新興毒品揈頭丸、K仔大行其道,令Disco鹹魚翻生。號稱全亞洲最大的尖沙嘴348 Disco開業,帶動全港逾120間「D場」應運而生,包括Cyber 8、旺角道意法日、金都等,掀起史無前例的「rave潮」。警方為此大力掃蕩,將78間D場列為打擊黑點,就連內地公安亦曾派出20人,聯同反黑組探員進入348觀摩查牌程序,最後348開業6年因不獲發酒牌結業。
至2009年港府推行全港娛樂場所全面禁煙,夜總會已大減至79間,酒吧及卡拉OK權益促進會當時指約有10萬人從事娛樂事業,加上相關行業,估計政策影響30萬人生計。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