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自2011年至2016年初一直受壓。工業金屬及能源價格接連下挫,貨幣急跌,加上中國經濟欠明朗,相關市場面對的阻力甚巨。數年來投資者削減組合中的新興市場資產,到去年初才漸次增加新興市場的投資,但整體持倉仍然偏低,股票尤甚。
事實上,一直縈繞新興市場的陰霾正在消弭。新興市場資產自2016年1月的低位至今升勢凌厲,股票升幅高達47.8%,美元主權債券升18.2%,本地貨幣主權債券則升16.7%。當中最重要的是,外圍環境改善及經濟加速增長,均反映新興市場資產並非短暫回升。
推動新興市場表現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三:商品、貨幣及中國增長。商品價格方面,供需較之前平衡,雖然3月份能源、銅及鐵礦石再度下跌,但這似乎只是去年下半年錄得強勁升幅後的調整。
另一邊廂,商品價格整體靠穩,以及部份外圍不利因素有所改善,均有助為新興市場貨幣提供支持。一些較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為商品出口國,故新興市場貨幣傾向跟隨商品價格走向。此外,「脆弱五國」(Fragile Five)的經常賬赤字均見好轉,由2013年佔本地生產總值逾4%減至2016年低於2%。
中國方面,當局推出財政刺激措施後,經濟指標於去年中開始加速上升。今年,當局開始減少刺激措施,轉而聚焦改革,因此中國經濟於下半年或有所放緩,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
隨着外圍環境因素逐漸由不利轉為利好,加上新興市場部份國家繼續改革,新興市場的增長自2016年初起一直改善。自商品超級周期於數年前見頂後,新興與成熟市場經濟增速的差距持續收窄。不過,增速差距於2017年初回升,這不單表示新興市場重拾增長動力,更代表其相對成熟市場的增速逐漸拉開距離。
總括而言,鑑於外圍不利因素消退、估值吸引及商品價格靠穩,新興市場貨幣已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持,而相關資產的前景亦日益明朗,或提供亮眼機遇。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http://www.jpmorganam.com.hk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