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百變:一帶一路創意非凡 - 劉智傑

金融百變:一帶一路創意非凡 - 劉智傑

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9月提出「一帶一路」概念開始,到2015年3月正式確立為國策,從最初美國帶動日本諸國反對,到英國支持,再成立「亞投行」支援,更以誠懇的態度邀請各國加盟,以「平起平坐」的模式成立,令更多國家相信計劃可行而參與。
此外,相信部份參與的國家,是因為中國國力及中國民眾外遊帶動龐大零售消費的利益而支持,但無論在任何理由之下參與,也情有可原。
到五月中旬舉行的國際論壇,共有29個國家元首政要及三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習近平把古老的絲路精神概括為十六個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期中更與多國簽訂多份的文件及合作協議,啟新的歴程,宣佈在 2019年舉辦第二次國際合作高峯論壇。

在這期間,不少學者評論者潑冷水,更謂中企海外投資,完全沒有成功的例子,這些「純真」的人,當然看不透「一帶一路」內裏包含真正的意義。
要解構「一帶一路」的「非凡」意義,一不是一般的商業投資求取短期高回報;二不是中國要撂取經濟利益;三不是強加於外,指手劃腳的幫助;四更非「攞面子」之舉。筆者相信,習近平是希望把中國成功的經濟城市建設模式输出,例如上海浦東、深圳特區、深圳前海等。
要「一帶一路」成功,資金投入當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有人才,工業產品的需求,如鋼鐵水泥,帶動工業生產及工人就業機會,同時解決國內產能過剩,因為需要繼續生產,滿足其他國家建設的要求,保護了工人在國內的飯碗。至於更高一層的意義,我也不多說了,只有對佛學有研究的人才會明白。

劉智傑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