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金管局的新三小辣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金管局的新三小辣 - 利世民

上星期五金管局推出第八輪的逆周期措施。出乎意料之外,我沒有見到太多的討論。「仲有乜好討論呀?買唔起,你收唔收都買唔起。買得起,你借唔借都買得起。」這句話,道盡了香港目前的境況。我也見到有樓市大好友說,越是將貨源集中由「強手」持有,樓市前景越穩陣;就算不再升,也不會跌。
未來的事,誰說了都不算數。不過,若非樓市有一定風險,而可能會影響到銀行體系,金管局也不會,亦不應介入。假如真的一如樓市大好友所描述般,持有物業的大多數是「強手」,那只可以說金管局的風險管理做得好。在聯繫滙率之下,金管局可以控制的變數不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金管局應該比世界任何一個銀行監管機構,對風險要更加嚴謹。

當資產價有明顯上落時,手上持有多過一項有按揭借貸的置業者,理論上受到的影響也更大。此外,主要收入是非本地來源的置業者,也會面對的滙兌風險。針對這兩類置業者提出措施,反映了金管局所針對的,是一旦美元兌其他貨幣變得更強時,可能會受到影響的置業者。此外,金管局推出的新三小辣,在設計上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香港的確有被外來資金買起資產價格的情況。
除了住宅物業按揭,主要收入為人民幣的鄰近地區企業,一樣有以香港資產作貸款抵押。原則上這些槓桿操作,一樣會增加香港金融體系的風險。說到底,有人認為鄰近地區企業的大膽冒進,值得學習。可是,我卻認為任何企業,未經歷過一次金融災難,都不值得被人下定論。
無錯,香港現在的樓市異常,但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因素極小,除了自己的風險管理也別無其他。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