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o,古老歲月舊譯名未知,現在普遍稱為「波圖」。
當地出產葡萄牙國酒:砵酒,既然港澳兩地一直沿用稱呼,何不譯作「砵圖」?
地方與產品同名都叫Porto,或時地名被稱Oporto,因酒馳名,飲過;喜歡上了,也一併記憶好這個地方的名字。
愛上砵圖,幾乎第一眼。
首次向當地人問路即被友善、真誠對待,帶你上了前往目的地地鐵列車,還匆匆將他們身上的地圖點出幾個吃喝散步好地方交到手上,叮囑好幾句始散。
對一個地方至佳推廣,莫若如此,不用多少個A的廣告公司擠計仔;人與人情,一個地方至吸引的風景。
從西班牙聖地牙哥乘價錢公道且十分舒適大巴南下,經邊界山海之城Vigo進入葡萄牙,全程三個多小時即達位於北部,杜羅河近出海處,葡國第二大城市砵圖。
出地鐵Sao Bento站,即被隨山形地貌,自然建造的街道鎖緊,一些winding到丘陵頂處猶似直奔天際。放眼望去一座一座外表大三巴似的教堂,不少還以精彩青磁鑲嵌裝飾的外牆,比較曾被地震摧毀之後重建首都里斯本,這裏的古樸更完整,更吸引。
Rio Douro杜羅河谷盛產葡萄,釀成砵酒,以特別設計運輸船沿河送到今天砵圖,打造了這個城市。曾幾何時歐洲至西,面朝大西洋海上稱霸伊比利亞半島西則的小國抱擁殖民地遍佈非洲、中南美、南亞、東南亞、遠東,數百年前因葡萄牙傳教士從澳門出發到東瀛,教化日本人得以信奉天主教。以當年種植在泥土的出品與殖民地得來的富裕建立了古色古香不單止外表,還有清洗不掉深層氣質美不勝收的山城。
說砵圖有多吸引?
猶如說耶路撒冷、京都、翡冷翠並錫因納、檳城,都是第一眼,便愛上了,此後不離不棄成為再回頭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