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落閘 示威勝地成鳥籠

回歸後落閘 示威勝地成鳥籠

【本報訊】「港英年代,你伸隻手出去會掂到彭定康,97後董建華一上場,已喺東西翼建大閘」。90年代初已是示威常客,「阿牛」曾健成見證三個年代的政府總部對待示威者態度的變化。「𠵱家嘅所謂門常開,又安檢又大閘,示威區鬼咁遠,要見啲高官個影都難」。儼如鳥籠的佈局,當年已叫示威者無奈,他苦笑謂哪想到走過三任特首,情況越來越壞:「公民廣場長期關閉,根本係門常關,作為國際城市,呢樣肯定係大倒退。」

阿牛懷念肥彭聽民意

前政總位近終審法院,是示威勝地,阿牛謂,記得斜路上有棵大樹,很多白鸚鵡棲息。「華人領袖嘅特色就係要起閘,有次7.1遊行,大批人塞咗喺附近,望住啲鸚鵡忽發奇想,訓練到佢哋叫口號就好,唔使連廁所都冇得去咁辛苦」。身處「鳥籠」插翼難飛,令每年參與保釣的他份外懷念港英:「除咗政府總部冇咁多閘,我最記得肥彭有次去小西灣巡區,截住佢要求坐低傾,10分鐘後已獲安排喺房屋署辦事處見面。」
儘管被指政治騷,但小市民感覺被尊重,仍然難能可貴;反觀回歸後三任特首,他稱就連請願信都難遞,更遑論會面聽訴求。「中國領導人從群眾而嚟,但其實最怕群眾」。
習近平訪港,表示仍會繼續示威的他就下了戰書:「有冇道德勇氣企喺真正群眾面前?唔係搖旗仔嗌歡迎嗰種,係真正群眾。」回歸20年,由政總到門常開,一道道有形無形的閘,摸不到也一定感受到,「肯定係大倒退。」阿牛說。
■記者呂麗嬋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