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英殖時:基建走樣淪大白象

回到英殖時:基建走樣淪大白象

【97年5月22日】
港英政府1989年宣佈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提出興建新機場及西九龍填海等10個核心項目,跨越九七主權移交,因把願景描繪成像玫瑰園般美好,又名玫瑰園計劃。部份工程於回歸前竣工,其中耗資110億元、全長1,377米的青馬大橋,於1997年今日通車。
玫瑰園計劃原預算逾2,000億元,昂貴造價引起中方強烈不滿,擔心耗盡香港的財政儲備。時任港澳辦副主任魯平更對着鏡頭連問3次「你說怎麼辦?」
經過多次談判,中英雙方於1991年9月,由當時英國首相馬卓安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簽訂「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工程終於得以上馬。
整個計劃以赤鱲角機場為核心項目,歷時8年,耗資1,553億元。新機場1998年啟用,當時料每年可處理8,700萬名乘客及900萬公噸貨物。但機場管理局資料顯示,去年機場客運及貨運量分別為7,050萬人次及452萬公噸。
回歸前通車的西隧,原定每日車輛最高流量可達18萬架次,運輸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平均每日僅64,230架次。
前特首曾蔭權2007年提出十大基建,包括造價現破千億元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以及造價達844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被批評為「大白象工程」。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