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站在最有利那方,政客可以甚麼形象也不顧,總之轉身又要快又要華麗,管他被人嘲笑態度朝令夕改。從來認錢不認人的股票市場,參與者轉身速度更快,只要有利可圖,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從來不是問題,面子並不是成本。
不說別的,以從來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百麗(1880)首席執行官盛百椒,為求股東通過私有化建議,早前居然罕有「扮矮仔」,稱對公司面臨私有化局面「非常感慨」,稱老闆鄧耀放權予他管理,惟結果是「百麗有優秀的團隊……沒有及時預判(環境轉變),主要責任在我身上」,一人做事一人當。
為怕股東不明白,盛百椒更指現時若不私有化,百麗價值只會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券商亦跟着大合奏,持續看好百麗前景的一眾分析員,突認同私有化是解決目前困局最佳方法,有券商更直指「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傷感得來又夠直接。
既然問題如此嚴重,百麗又沒有擁有甚麼大折讓貴重資產,為甚麼有人肯溢價私有化?嫌錢腥?抑或是知道些大家不知道的東西?
密西比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