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4年人大8.31落閘見證民主回歸的幻想破滅,那年羅冠聰才20歲,剛在大學開始認識民主回歸概念,還談不上失落,反而對79天傘運清場告終更失望。他指新一代不再對中共疑中留情,「唔再係血濃於水,唔再係一種回歸祖國懷抱概念」,港人要吸取經驗,爭取2047年自決香港前途問題。
「今日唔累積力量更小」
香港眾志立法會議員羅冠聰今年23歲,大學年代才認識民主回歸論。他指論述建基於很大假設,就是中國經濟開放,政治會跟着開放。他形容主權移交後港人一直相信一國兩制下循序漸進邁向普選,直至8.31落閘,砸碎港人幻想,「以往我哋話普選有時間表、有路線圖,假如時間表、路線圖係呃你嘅,咁我哋個終點喺邊呢?我哋幾時先有民主?」
羅的政治信念和行動並非建基於民主回歸,亦不會怪責民主回歸派。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國家領導人似乎較開放,予人民主化願景,加上港人普遍關注自己生活,多於城市的未來,「喺嗰時空大家都同香港detach(分離)咗,佢哋覺得不滿唔係反抗,而係移民」。他認為新一代不會像民主回歸一代,有強烈中國身份認同,亦不會對中共疑中留情,「好多新一代眼見本身呢個地方變得越嚟越差,而個始作俑者係北京政府」。
香港眾志去年成立,提倡透過公投自決香港在2047年後的前途和政治地位。羅指港人要在無路線圖、無時間表下爭取民主,更需要公民社會堅實的一群自我裝備,在恰當時候為政權帶來壓力。他亦認同在區議會、立法會爭取過半議席的階段性目標,增加博弈籌碼。記者問20、30年後再回顧民主自決,可會像民主回歸般落空?他說:「社會運動冇包生仔,你唔能夠憑住一個信念就一定要贏,你計晒數先去做,咁永遠唔會帶嚟實質改變……根本搞社會運動就係向住目標進發,然後不停不停累積,好難講到幾時贏定輸,唔好用打機諗法講社運。我淨係知道唔由今日開始累積,聽日力量會更加小。」
■記者潘柏林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