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跟台灣人學包家傳台式客家糭 

【飲食籽】跟台灣人學包家傳台式客家糭 

【飲食籽:識飲惜食】
居港十多年的台灣人、西營盤台式餐廳「請坐」的兩位老闆——文麗君(Grace)和林瑋育(Tracy)每年端午節也包家鄉糭,除了北部肉糭,她們的孩子也很喜歡台式客家糭,這款糭外皮像茶粿,用糯米粉加糖來搓,內餡切得細細的預先炒香,有點像鹹水角的餡料。這個糭是外婆一代傳一代的客家食物。「外婆就說了一句話,沒有人學,這東西就會不見。沒有人學, 這東西就再也吃不到。」外婆當年拿石磨去磨糯米,現在只要買糯米粉,然而包糭實在花心機,她們再三說客人想訂糭,自己也要慎重考慮是否有時間、體力去包,但至少還是會繼續為家人包下去。「家裏還是會做,過節嘛!而且小朋友很期待!」媽媽們的心思,始終還是為家人下廚才最甘心情願,不會猶豫。

【台灣客家糭】
客家糭包入的餡料跟台灣北部糭不同,會把材料切碎,再加滷肉汁去炒。特別之處是加了豆乾,相對其他食材(肉、蝦米、花生等)口感較軟,增加口感層次。

文麗君(Grace,左)和林瑋育(Tracy)是台式餐廳「請坐」老闆,來自台灣,定居香港十多年。

【材料】
糯米粉600克、糖100克、水500克、油少許

【五花肉滷汁】
薑1大塊、洋葱1個、醬油2湯匙、紅葱酥20克、油1湯匙、水適量

【餡料】
滷肉汁適量、豆乾2塊、菜甫50克、蝦米1 両、豬肉碎200克、花生1 両、冬菇4隻

【工具】
蒸爐、棉繩10條、竹葉10片

【做法】


糯米粉加糖混合,分次加入水,搓至粉糰帶光澤,也光滑乾爽,拿上手不會黏住。把餡料中的材料切細碎,燒熱油,加入鑊中炒香,下滷汁同煮至收乾身。

把粉糰取出一塊,壓扁,包入餡料。

把包好餡的粉糰沾上油,刷到糭葉上。

把糭葉捲起成尖筒,放入粉糰,包成三角糭形,包時候要留少少鬆動位。

紮好棉繩,放入蒸爐中蒸20分鐘即成。

【貼士】
包的時候要鬆手少少,留些空間 ,熟了後糯米糰才有空間變大,不然會擠爆葉子。

請坐
西營盤英華台1-6號華輝閣地下2-3號舖

記者:謝翠玲
攝影:劉永發
編輯:譚寶君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