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篇純技術文。葛咸城「唧牙膏」式發出瑞聲(2018)沽空報告,喺上周四有第一擊詳細版,相信會係呢間沽空機構覺得最到肉嘅攻勢,最先推出。
葛咸城份報告內容主要針對瑞聲兩個問題,第一,冇披露關連交易,第二,盈利大幅被高估。關鍵之處,當然係盈利高估是否significant。
根據葛咸城陳述,瑞聲有20間未披露關連公司,懷疑瑞聲利用「關連供應商」卸走15億人仔成本,15億條數點計?原來佢係簡單地以其中6間主要「關連供應商」2015年營業額加總就得出結論,佢係假設瑞聲冇將嚟自「關連供應商」嘅Component成本入賬,卻將產品賣出然後當作收入入賬,成本同收入完全唔balance,喺今時今日上市公司有核數師嘅年代,小弟問過核數師,咁樣要過關幾乎冇可能,否則等同當年Enron事件翻版,連核數師德勤都出事。
葛咸城用咗個機會率最低、後果最嚴重嘅劇本嚟做唱淡結論,除非葛咸城未來有足夠新證據證明呢一點,否則指控可大可小。
葛咸城質疑瑞聲毛利率太高,就當葛咸城提供數據正確,再當「關連供應商」應該同瑞聲享有相同毛利率(2015年41.5%)的話,6間主要「關連供應商」營業額15億人仔,2015年呢批供應商毛利可修正為6.2億人仔,同實際毛利約1.3億人仔比較,差距接近5億,呢5億就可以講成瑞聲卸走經營成本最大空間,等同毛利10%左右。
點解只能話係最大空間?因為要假設呢啲供應商係100%只做瑞聲生意全冇街客、100%利益輸送,仲要「關連供應商」一定同瑞聲享有「有過之而無不及」嘅利潤率,事實上呢個世界大把公司下游毛利率高過上游。況且佢爆出嘅「關連供應商」大部分都有錢賺,只不過利潤率相對瑞聲低啲,最多都係估瑞聲有水份,水份多少同樣好難搵證據證明。比較合理情況估計,水份明顯低過5億,多極係毛利三幾巴仙嘅事。
另外,葛咸城爆出20間「關連公司」名單,有4間係其中一間關連公司叫沈陽麗聲所持有嘅附屬,所以計法又係重覆咗。其餘有部份係CEO「家族成員」或「Uncle」做股東或高層嘅公司,呢班人又未必係直系親屬,又有啲係瑞聲嘅「Manager」、「CEO Assistant」級員工參與嘅公司,呢啲員工未必至於高級到當係關連人士。
七除八扣下,比較大嫌疑可能得返5間係CEO直系親屬有股權,但直系親屬係咪喺關連公司做大股東?都要等待葛咸城詳細交代。
過往沽空機構發報告,都會將觀點同證據一次過呈上,好讓一切有公論,踢爆造假最終能彰顯公義,大快人心,即使係《蘋果》當年偵查報道踢爆幾間上市公司造假,過程絕不收收埋埋。
如果變咗「唧牙膏」式發報告,然後又冇一次過提供可靠證據證明自己講法,做法值得商榷。試想像,有人有樣學樣的話,要針對港鐵(066)、領展(823),都可以話證據斬件上,先講出結論騎劫市場,然後沽空賺錢拍拍蘿友走人,市場咪冇日安寧?此風,絕不可長。
晉佳
http://www.fb.com/advanceguy1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