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居港台灣媽媽 獨門滷汁包糭解鄉愁

【飲食籽】居港台灣媽媽 獨門滷汁包糭解鄉愁

【飲食籽:識飲惜食】
食物最能緩解鄉愁,曾經,我在台南過端午,吃着美味南部糭的同時,就會想念着香港的廣東鹹肉糭。當這天兩位台灣媽媽跟我說做糭子會想起台灣,也就明白她們人在香港,還是能憑着製作家鄉的食物來懷念自己溫暖的家鄉,永遠不會割斷的根。

西營盤台式餐廳「請坐」的兩位老闆——文麗君(Grace)和林瑋育(Tracy),是兩位從台灣嫁到香港的女生,在這裏的台灣媽媽親子網結緣,一拍即合更一起經營台式餐廳。每年端午前,便會忙着炮製餐牌外的台灣美食︰地道台灣糭。包台灣糭的「傳統」,由Tracy的思鄉情意開始。「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獨力在香港完成的肉糭,還邊打電話給我媽,邊看我有沒有把步驟漏掉。第一個試吃的朋友就是Grace。」 Tracy端午節出生,她的媽媽總開玩笑說女兒有包糭的天命,也大概因為「天命」,她自小便跟媽媽和外婆一起包肉糭和客家糭。而Grace雖非主力,卻是很好的副手,多年來跟Tracy包糭也非常合拍。
Tracy跟媽媽學的是北部糭,她形容先蒸糯米再包的北部糭似香港的糯米飯,而以生糯米包好後水煮的南部糭比較似廣東糭。台灣媽媽很喜歡包糭送人,包上數百顆糭子也屬平常事,兩人在香港展開的包糭生涯也曾經紀錄輝煌,「在香港包最多的一年,應該是一天一千顆,連續包了兩天,有兩千多顆。」 個多星期內,糭子都售清,及後台灣人和香港客人經常追問還賣不賣糭。兩位台灣媽媽面有難色,「早前我們接了一個包場派對,他們的伴手禮就是要有台灣肉糭,我們想當試試水溫,我覺得很辛苦,年紀真的大了。」那晚兩人一整晚沒睡,早上七、八點數一數,她們說「只」包了五百顆,比起以往的二千少,但想深一層就知道只是之前太快手了!想試吃不易,大概要多留意請坐 facebook 的公告再預訂(北部糭每隻$48,客家糭每隻$38),賣光了就要再做,吃到也靠運氣,不如就跟着她們教的方法自己試做啦!

文麗君(Grace,左)和林瑋育(Tracy)是台式餐廳「請坐」老闆,來自台灣,定居香港十多年。

【台灣北部糭】
北部糭的餡料非常豐富,所以一隻的份量也不少,兩片糭葉把材料壓得緊緊的,蒸好後形狀相當漂亮。

台灣糭之靈魂 家族滷汁

北部糭事前準備比較多,Tracy說台灣家庭都會煮自家風味的滷肉,她的竅門是要多放紅葱酥。「紅葱酥很特殊,就是一個古早味,糭的其他材料都是用那個滷汁去滷,加強風味。」一鍋煮得濃稠帶膠質的滷肉汁,是好糭的靈魂所在,像泡好的冬菇、魷魚、蝦米和花生都會用滷汁再煮才更夠味。而北部糭跟南部糭最大的分別就是糯米會先泡水蒸熟,趁熱拌入滷汁使其入味才包。Tracy喜歡加大量的白胡椒粉令飯粒帶少許辛辣香氣。因為糯米和其他材料已熟,包完只蒸20分鐘定形即成。

【材料】
長糯米1斤、白胡椒粉1湯匙
【餡料】
即食栗子10粒、五花腩200克、乾魷魚50克、鹹蛋黃10個、花生150克、冬菇20隻、蝦米30公克、菜甫1小塊

【五花肉滷汁】
薑1大塊、洋葱1個、醬油2湯匙、紅葱酥20克、油1湯匙、水適量
【菜甫調味】
糖少許、辣椒碎少許
【工具】
竹籠,竹葉20片、棉繩10條

【做法】


糯米泡水三小時。乾魷魚和花生泡一晚,冬菇和蝦米泡軟。菜甫泡水變淡,切碎。

五花肉切至麻雀牌大小,薑切片,洋葱切塊。五花肉泡油或煎至金黃,取出,爆薑和洋葱,五花腩回鑊同炒,加醬油至有色,下紅葱酥也爆香,加水蓋過材料。大火煮15分鐘,收細火煮半小時。

乾魷魚剪小塊, 油炸後用滷汁滷20分鐘。花生滷一小時。蝦米和冬菇滷20分鐘。菜甫爆香。

糯米鋪在蒸飯布放入竹籠中蒸20分鐘。取出,趁熱倒入滷汁拌勻,加胡椒粉調味。

把兩塊葉捲好成尖筒,先填入糯米飯。

放入餡料(冬菇和菜甫除外)。

加飯,再把冬菇和菜甫鋪面,把糭葉合起來紮成糭形,用力壓實。

包棉繩,蒸20分鐘即成。

【貼士】
煮五花肉時用不同品牌的醬油混在一起,可增加不同風味。

請坐
西營盤英華台1-6號華輝閣地下2-3號舖

記者:謝翠玲
攝影:劉永發
編輯:譚寶君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