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劏房式新盤湧現,網上充斥怒罵之聲,甚至有過一些人氣潮文揶揄買劏房盤的人正蠢材,還玩票式預言樓價未來幾年步入熊市,買了劏房連公屋的生活水平都比不上。
現實的發展如何有目共睹,一眾潮文再無人氣續集,笑人者可能現正看着別人大笑中。過去數年,確實存在一班有能力想買樓卻因為某些樓市預言而錯失機會的人,怨不得亦恨不了,只有那種永遠不會買樓的人,才可以繼續自我感覺良好地重複着「放長雙眼」的碎碎語詛咒。
地產市場上永遠都有一類奇怪人種,樓價升買不了樓,樓價跌等多陣先買樓,結果就是永遠不會買樓。這類人不論樓價升跌,最叻就是站在場邊口沫橫飛。網上討論區或者留言版充斥着這類隱身人,不懂裝懂還要扮專家,反正不會有人認識他們,樓價高話不值、樓價低等睇戲,胡亂咒罵的背後基本上只是一場遊戲,一句「講嘢都要你批准呀」,就是繼續胡言亂語的擋箭牌。
現時社會情緒就是這樣,分享經驗就是說教,勸兩句就是扮上帝,既然講極都幫不了人買樓上車,還請收聲不要再晒命。對,即使香港首富的勸語都會被人抨擊得體無完膚,普通上一代小市民的努力儲錢犧牲享樂減少無謂消費買樓故事,又怎會不被寄語「收嗲啦」的待遇呢?
介紹樓盤最發人深省的是看留言,「咁嘅樓都有人買?」「樓價快啲爆,給人一個機會」,樓市泡沫爆破,經濟一定嚴重受創,樓價勁跌而經濟不損根本無可能發生,經濟不景,一般人職位薪金不變的可能性極低,那些隨口說出樓價最好跌七八九成就是買樓機會的一群,隨時就是樓價大跌經濟崩潰下的最前線受害者。
現時買樓就是博樓價未來三年不倒,有能力可以承受風險,買樓不會有錯,始終,買樓是一種投資,投資存在風險,風險不是人人可以承受,所以,根本不存在人人都可以買樓的所謂權利。
記者:伍志輝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