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蔡英文總統上台一周年,政府沒有甚麼特別的紀念或慶祝活動,民間或媒體為她「算賬」的也不算太多,一派水不揚波的氛圍。
從內部政治來看,蔡英文上台一周年委實沒有甚麼好說,畢竟主要對手國民黨到現在仍未走出大選潰敗的困局,沒有隊形沒有領導沒有路線,向來雄厚的黨產也一一被凍結,變成無錢無人無兵的三無政黨。即使由吳敦義接任黨主席,取代跟主流民意脫節的洪秀柱短期內也無法威脅蔡英文及民進黨。
至於從政治素人起家並一度成為最受歡迎政治人物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人氣大幅滑落,想整合非藍非綠的「白色力量」不成功,市政建設上又有多項滯後,包括未能按承諾興建國民住宅,他能否在明年連任市長已有疑問,更不要說在2020年挑戰蔡英文及民進黨。
蔡英文上台一年面對的內部挑戰的確不大,但外部環境及衝擊卻越來越嚴峻,北京在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下不斷加大外交、國際活動上的壓力。最新近受壓的例子是世界衞生組織拒絕台灣代表團參與今年的年會,堅持到瑞士日內瓦的台灣衞生官員只能在會場外打遊擊爭取跟其他與會代表見面。
另一個打擊是太平洋島國斐濟宣佈撤走在台北的辦事處,並由駐北京使館派員到台北善後,明顯要矮化台灣。要知道世衞年會雖能讓台灣在國際社會露露臉,但到底只是一年一度活動,實際收穫不大。斐濟駐台辦事處卻是常駐機構,可以建立恆常溝通渠道及個人關係,保持台灣的外交實力。而且,蔡英文從競選開始就提出「南進」外交策略,主打加強台灣跟東南亞、太平洋地區國家的聯繫,希望可藉中國跟區內國家陷入南海爭議而擴展台灣的外交活動空間。現在斐濟把成立多年的駐台北辦事處撤走,對蔡英文的「南進」顯然是沉重的打擊。
不過,更大的危機還在於地緣政治大局對台灣越來越不利。蔡英文及台灣推動「南進」政策跟美國在奧巴馬政府年代推動的「重返亞洲」策略有密切關係。正因為美國加強太平洋地區軍力,在南海及東海積極遏制中國活動,台灣才有較大活動空間,並可以藉此加強跟日本、美國等國加強聯繫,組成抗衡中國的聯合陣線。這才是「南進政策」的基礎。可新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外交上根本沒有完整策略,對「前朝」留下來的策略也不願延續,變相令台灣在整體外交佈局上失去了支柱。
中國態度令台灣外交更被動
另一方面,當選後特朗普接聽蔡英文的恭賀電話,打破過去40年美國總統不直接與台灣總統接觸的禁忌,一度為台灣帶來希望。但原來這只是美麗的誤會。實際上特朗普對中國崛起沒有遏制的想法,反而想借助中國減少自己的麻煩,好讓他把精力集中處理國內爭議。上月初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峯會後立時變臉,高調表示跟習近平建立了良好個人關係,又表明不會再跟蔡英文通話以免習近平難做。這種一面倒傾向中國的態度令台灣在外交上更被動,並失去了最重要的倚靠。
美國國策有變,特朗普跟紅頂白挨近習大大,東盟、太平洋各國又偏向中國大陸,台灣不要說開展「南進」策略,連守住原來的國際活動空間也有困難。蔡英文未來幾年在外交上肯定頭痛不已!
盧峯
資深傳媒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