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研開發郊園 擬建屋三萬環團轟難公平評估生態價值

房協研開發郊園 擬建屋三萬
環團轟難公平評估生態價值

【本報訊】港府前日宣佈邀請房協研究開發大欖和馬鞍山郊野公園,房協昨舉行監事會會議,消息指初步估計兩塊合共40公頃郊野公園土地,可興建約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環團長春社質疑,房協一日已能作出建屋量估算,反映開發建屋意向明顯,擔心研究無法公平進行。漁護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反對開發,強調應重視郊野公園的完整。
記者:潘柏林 譚靜雯

房協昨舉行監事會會議,據悉,會上有討論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的爭議。消息透露,大欖及馬鞍山郊野公園研究範圍佔地約40公頃,若研究後確定可建屋,初步估計可興建約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若以每單位平均有3人入住推算,即兩區將新增約9萬人口。
但消息人士強調,有關數據只屬十分初步的建議,一切有待顧問公司研究報告結果,「如果研究話可行,都要經城規會、郊野公園委員會等嘅法定程序先會做」。消息又指,房協在會上承認郊野公園建屋有一定社會爭議,由於房協不隸屬政府部門,由房協負責研究是「比較順利嘅做法」。據了解,有關建屋量的估計,是按照過往興建公營房屋的經驗所得。

房協初步估計,馬鞍山及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土地(圖)共可建約3萬公營房屋單位。朱家駿攝

王福義:應係最後選擇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政府前日邀請房協研究,昨日房協在會議已評估出建屋量,反映有明顯傾向,「個決定已經好明顯,就係房協要起樓,房協唔會畀錢出嚟(研究)話嗰度唔適合起樓」。他質疑港府邀請房協研究,根本不能公正評估生態價值。
王福義昨受訪指,若研究只找一塊土地分析生態價值和公眾享用價值,意義不大,應該重視郊野公園的完整,「我覺得郊野公園係最後選擇」。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前年曾指,現屆政府無意開展發展郊野公園的研究。他昨回應稱,政府的郊野公園政策沒有改變,只是隨着事態發展微調,市民不用過慮。

湯博立預警會失守

香港郊野公園之父湯博立博士(Prof. Lee M. Talbot)在1965年為香港撰寫成立郊野公園的報告時已預警,港府可能受到地產商和大企業的經濟和政治壓力,以必要的經濟發展為幌子,為自己利益和目的開發潛在的郊野公園範圍。(Government may be subjected to considerabl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essure from land developers and big business to open the Colony's potential park areas for their own purposes and gain, under the guise of necessar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lony.)
湯博立指生命比經濟發展重要,政府有清晰而無比的具大責任,為這個擠迫的城市提供一個平衡生活的機會。記者昨未能聯絡上湯博立,他在2013年接受《蘋果》訪問時,表明反對開發郊野公園建屋。他指人口將不斷增長,若此例一開,將來肯定逐步蠶食郊野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