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佢一直數回以前的故事,所有的表妹、表姐、堂弟、堂妹,講到大家都記得了!現在他說上一句,我們就接到下一句了。」你有沒有一個長氣爺爺?你又有無心機聽他講故事呢?何詩文(Maggie)有個二十後爺爺何應坤,他的夢想是做作家。十年來,他常在孫兒的功課本,用圖畫與文字,寫下自己91年來最深刻的經歷與回憶,如二三十年代的印度茶園、三四十年代的雪山、乘搭長達一公里的印度火車、四十年代行船遊歷英國與歐洲的事跡,將當中遇過的朋友、趣事都記下來。Maggie將之輯錄成《奇蹟的記憶》,幫爺爺爺影埋造型照,開埋專頁,就快搞簽書會,自問只是爺孫倆自High之作,卻是一家人,特別是爺爺,最漂亮的夢想與回憶。
從聯絡那刻起,Maggie已不下幾次提點:「爺爺好長氣喎,有時我都會聽到失神。」入屋,我都未坐好,爺爺已開始講故事,「我在印度大吉嶺出世,那裏的茶樹好矮,採茶好辛苦,因為是山區嘛......。」兩個鐘,知道爺爺在茶園長大,二次世界大戰時坐火車逃到亞三省(緬甸邊境),17歲為了看看中國大陸長甚麼樣子,學人行船,遊歷歐洲多國,在昆明經歷文化大革命,八十年代來到香港。書裏他遊歷了半個地球;戰時遇到女扮男裝的商人女兒、看醫生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車;火車全長一公里,為追車,從行走中的這條火車,跳到隔籬軌的另一條火車(咁當然係慢駛的),有勇有謀,超級驚險。
九十年來的冒險遊歷,講不完,把孫仔小學時的練習薄,改成「爺爺的傳記」,「寫了好多好多本,整個櫃子都塞滿了。」爺爺沒讀多少書,傳記用中英印度文寫成,有時三國語法相混,在家鬧人用印度文,說話用中文與英文,Maggie只做微調,那是爺爺的說話特色:「我用尼泊爾、印度字典,然後譯做英文,再找回中文字,有時中文字典的字好細,就按字的大概形狀寫出來,詩詩(Maggie)解讀,寫了有十年啦!」天天寫,寫了十年從不覺乏味,孫仔孫女一直幫忙整修輸入電腦。縱橫交錯的記憶左修右補,是爺孫幾人的希望工程,「因為我喜歡寫嘛,一寫就好似進入了故事裏面,停不了,有時孫仔打機,我寫到三四點也不睡覺,嘈住嫲嫲睡1覺,又一齊買麥當勞食。」
訪問中阿爺好好中氣,講完一單,氣都未吸,笑着續講第二單。Maggie托住頭,手撓住爺爺,看著爺爺,不知有沒有在聽,卻看得出來好開心。Maggie在序言中說:「出這書,是要報答他多年來的疼愛及金手指秘笈。」那時爺爺不眠不休為她的Game Boy米奇老鼠遊戲打爆機,隔天不聲不響遞給她一張寫滿100關破關密碼的「秘笈」。不是每個爺爺都懂講故事,但貪玩,是祖孫兩代關係親密的秘訣。
聽了和看了幾十年的傳記,Maggie:「我想爺爺一定把自己美化了好多,有勇有謀的。」世代相隔,Maggie明白兩代間總有思想隔膜,但是在爺爺顛沛流離的一生中,爺爺只記得好奇、驚訝與感恩的故事,讓她常記住好奇心的重要:「你想想,去到九十多歲的人生,仍對這麼多事物好奇,這是很難得的,而且反思一下自己,為何可能因為工作太忙太累,對好多外面的事物沒興趣,為何一個老人家經歷了許多,仍對好多微小的事物好好奇好開心。」
facebook專頁:爺爺青春浪游記
記者:陳慧敏
攝影:劉永發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