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會為一張50年歷史的殘舊木枱改名、手舞足蹈興奮形容中區長電梯,儼如分隔東西岸的河流,曾到印度修行尋求人生意義的Flowbooks店主樹單,橫看豎看都似一個藝術家多過一個生意人,大抵小書店能在中環生存20年,本身已是奇蹟。「書店同特區政府同齡,唔知仲有冇第二個20年?」接手至今搬了4次,由般咸道到荷里活道到擺花街,他笑言每次都險象環生。「我對中環係有啲情意結,喺窗望出去,已係流動的風景」。享受慢活,這個中環故事,竟諷刺地顛覆了中環價值。
1988年中大讀哲學系,滿肚點子的樹單,很早便開始思考人生,做過不同工作包括記者,自言對世界好奇,但心中總有欠缺,1996年嘗試「出走」香港,遠赴印度修行,回來偶然機會轉職二手樓上書店經理,再接手成為老闆,一做20年。
「不為賣書 只為傳流」
看盡行業由盛轉衰,窗外風景不同,他的店也人來人往;曾幾何時,小書店卧虎藏龍,執書店員既有厭倦中環奪命金的退休金融人,也有來港工作的外國異鄉客。小店,不知不覺間,成了中環獨有風景。樓下是遊人如鯽的蘭芳園和泰昌,樓上是20年如一日的書香。這個書癡自言對物質生活無大要求,但就花了20年時間,實踐心中的哲學人生。「讀哲學的人,最鍾意講人生嘅意義」。在面書,樹單就有這樣一個「讓生命影響生命」的分享,那是一位叫Joanne的舊顧客,兩年前送出的一本漂流書,原來被一直記着,收到捐款附上的短訊,令他感動無言。
「開展Flowbooks,不是為了賣書,是為了傳流一本書,帶着敬意、分享的情懷。」就算走不下去,他仍相信有些種子撒下,總會開花,只是你是否有足夠運氣看得見。「係有啲理想主義,但呢份初心,唔應該忘記。」喚醒沉睡的讀者,喚醒沉睡的人,瀕死的小店,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