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世界各地的領導人,準備卸任時多數期盼順利過渡,也多讓繼任人有空間發揮。倒是梁振英貫徹強人政治,繼續積極推動任內未能達標的公營房屋供應問題,委託房協用千萬元進行初步研究,看看元朗和沙田郊野用地是否適合興建房屋,這份承擔確是讓人震驚。
不論是團結香港基金提議填海和搬遷葵涌碼頭騰出市區用地、林鄭月娥自發展局局長以來積極推動的市區重建、曾俊華創新的丁屋居屋混合發展模式,全部都是非常可行的建議,也符合香港中長期城市規劃和房屋供應的建議。但現屆政府沒有積極考慮以上任何一項,也沒有探討如何運用發展商的土地儲備,讓它們透過補地價發展住宅,或者研究如何鼓勵它們將部份私人農地撥作公私營混合發展。工廈劏房問題嚴重,但畢竟不少工廈位處觀塘、荃灣等距離市區不遠的地方,大可考慮重新啟動活化工廈等可行方案。上述的一些建議理應可以加快短期土地供應,既解決部份工廈劏房問題,也有助開發新界地區,奈何政府偏偏捨易取難,要推動開拓郊野公園用地,卻忽略了未來居民要面對的交通和社區配套。
試想想,2019年完成了初步研究,就算下屆政府落實計劃,發展局、規劃署、漁護署、水務署和運輸署各個部門要想想樹木補種計劃、交通配套、鋪水電煤等工程,還要平整土地等,房協即使將屋邨命名為振英邨,讓公眾回憶起他的理念和對香港的心,大概也要等到2027年才能實現,屆時也許可以提供幾千個單位。倒是杯水車薪,費盡公務員團隊思量,沒有做到解決香港嚴峻的房屋問題,倒不如認真地集思廣益,讓學者、各大發展商、公務員團隊以及專業的測量師參與,共同探討未來香港的房策。
新加坡同樣面對人口增加、土地短缺的挑戰,總理李顯龍提出的未來發展藍圖,收回高爾夫球場、搬遷市區的貨櫃碼頭,騰出大量土地。在李顯龍的 Facebook 專頁,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上載他到郊區和市中心公園散步的照片。平衡保育和發展絕對是有辦法,只是上至中央政策者的心戰室,梁營御用和一些新成立的智庫和議政團體,下至建制泛民議員有否用心了解和分析香港土地供應和房屋規劃,又有沒有決心解決。
http://www.facebook.com/cheungkingyi
張景宜
新加坡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