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滙指數於周二晚錄得連續第四日下跌,執筆時進一步跌見6個月以來新低位97.78,即美國大選日以來的最低,意謂由特朗普當選後所引發的美滙升勢已全數消失。美滙近日下跌,部份是由政治因素主導,也有部份是由經濟因素主導,其中包括:
(1) 特朗普在辭退前FBI局長科米(Comey)之後,引起涉嫌防礙司法公正的風波,部份民主黨國會議員要求深入調查特朗普有否曾經要求科米不要調查前國安顧問弗林(Flynn),有民主黨議員更表示準備發動彈劾特朗普;特朗普在今年內被彈劾的機率,於周二晚因而由約兩成大幅升至近三成;
(2) 特朗普若要被彈劾,必須有足夠的共和黨議員支持,惟暫時尚未到達此情況。即使事件最終或不至於成功彈劾特朗普,市場卻恐怕白宮推進醫改及稅改的進度會被拖延,年內成功通過財政刺激措施的機會愈益下降;
(3) 美國周二公佈新屋動工數據,繼3月份按月跌6.6%後,4月份再跌2.6%,遠遜預期;上周五公佈的4月份零售銷售及CPI通脹數據亦較預期差,其中核心CPI更跌至19個月以來最低的1.9%;經濟數據較預期疲弱是全面性的,計算實際公佈相對預期經濟數據的Macro Surprise Index近日跌至近一年以來的低點,該指數過往與美股存在極高的相關性,但近期走勢卻暫時呈現背道而馳;
(4) 法國大選後歐盟解體的風險大幅下降,而且亦提高了歐洲央行在6月份議息會議後把政策措辭收緊的可能性,歐元因而受提振,周三亦升至美國大選日以來的最高位1.11之上,估計在次季末完結前,將可升見1.12或以上。
事實上,美滙近日的弱勢,主要是由歐元升勢所推動(因歐元佔去了美滙指數的一半成份),日圓自周二才開始有較明顯的轉強趨勢,但現水平較4月中錄得的高點108兌每美元仍有一段距離(當時正值朝鮮半島危機受到廣泛關注)。此外,英鎊兌美元在英國公佈提早大選後一度升至近1.30水平,惟在超買過後,近日續在該水平之下徘徊及反覆整固。
澳、紐及加元等則受中國去槓桿及收緊信貸及監管等因素影響而相對落後,受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影響亦較大。除非中國突然採取大型的放寬銀根動作,又或油價或金屬價格因不同的地緣因素而出現大幅回升,否則商品貨幣暫時仍會落後於歐元及日圓的走勢。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