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電台的節目《一分鐘閱讀》中,多年前我自定每個星期一,都介紹一句(有時是一段)名言。經多年積累,選出了100句,匯集成書,將在今年書展時推出。
大部份名言都出自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但也有些是普通人的話語。有的所謂名言,其實是普通道理,簡單到幾乎是常識的話,但卻值得細味。比如美國原住民山雷酋長(又被稱為約瑟夫酋長Chief Joseph)說的一句話:「說出真相,並不需要多費唇舌。」很普通吧?但現實世界中,就正正有無數事例顯示,許多人都為了不說出真相,隱瞞真相,而費盡唇舌。
就以被認為極具政治智慧的美國前總統尼克遜來說,在水門事件被揭發時,如果他勇敢說出真相,坦承過錯,請求人民原諒,事情應該很快落幕,他會受到譴責,大概不須下台。但他費盡唇舌,隱瞞真相,銷毀錄音帶證據,又解僱了水門案特別檢查官Archibald Cox和拒絕執行解僱令的司法部長和副部長。這些掩蓋行動,和在傳媒面前的「多費唇舌」,反過來向公眾證明了他想掩蓋的「真相」。「多費唇舌」越來越暴露出一個謊言掩蓋另一個謊言,結果是越說越讓人無法相信,自己陷入了自己的謊言陷阱。尼克遜終於被淹沒在他自己的話語中,被迫下台。
山雷酋長這句簡單的話,意思是:即使自己犯錯,坦誠說出真相也永遠比多費唇舌來辯解,更能夠脫出困境。
反過來的意思就是:越是多費唇舌,就越顯示一個人要努力掩蓋真相,於是更證明他要掩蓋的,正是事實。
UGL的事情,困擾梁振英好久了。如果他一開始就說出真相,承認過錯或表示疏忽,願意以行動補償,儘管立法會可能通過譴責動議,但事情很快落幕,不會困擾多年和衍生許多事端。但他的多番辯解,涉嫌介入廉署李寶蘭事件,向《蘋果》發律師信,控告立會議員梁繼昌誹謗,有這些前科,這次爆發「浩鼎門」就無論他說甚麼,或周浩鼎說甚麼,公眾和媒體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為了掩蓋真相而「多費唇舌」的結果一定是越講越錯,梁振英說向周浩鼎提出專責委員會的調查範圍要擴大,要全面,避免「有人說你『放生』了梁振英」。他這樣說,似乎他不是被調查者,倒是調查者了,有人相信這樣刻意的言辭、這種角色顛倒嗎?他一方面說專責委員會的會議「可以在陽光下公開進行,不須要開保密會議」,重複說他「不介意」公開資料,「不介意」有人把立法會保密會議的內容公開,另一方面又說「立法會有人違反那個保密協定,我認為立法會有須要調查」。既然被調查者都不介意了,那麼立法會查不查洩密又干卿底事?為甚麼要立法會去查這個你都不介意的事?
真是你不說我倒明白,你越說我越糊塗了。
UGL即使不查,從梁振英的多番掩蓋又理屈詞窮的言行來看,市民大眾其實已經很清楚了。立法會繼續調查,只是用體制的力量,去肯定公眾的認知而已。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