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界坐失「帶路」機遇(周光暉) - 周光暉

香港專業界坐失「帶路」機遇
(周光暉) - 周光暉

為期兩天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5月14至15日在北京舉行,有29位國家元首及千多名嘉賓出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說,是次論壇是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絲綢之路」邦交的延續,以「一帶一路」建造現代化基建設施來引伸經濟增長,並強調以和平、平等、互相尊重、互補等原則來實行。中國更會用其國力去支持這個跨亞、歐、非的新常態,透過絲路基金、人民幣海外基金、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及亞投行等提供過萬億資金支持。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可扮演的角色有商榷及進一步思考的餘地:
一、投資者身份不再。比起上世紀末亞洲四小龍年代,香港作為亞洲經濟高增長的領先投資者與一帶一路可扮演的超級聯繫人角色看來有很大差別。那些年,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商投資者,而當時大舉投資各類基建的香港公司如長江基建、新世界基建、合和公路、和記電訊等公司對一帶一路可提供的商機似乎沒有高調表示興趣。
二、香港銀行的角色。傳統在一帶一路地帶可稱是一哥及分行滿佈的匯豐及渣打,兩大發鈔銀行的大班雖然有出席論壇並發言。然而,就他們已參與的項目來作比喻,比起國家開發銀行、龐大中資銀團及亞投行便微不足道,其他本地銀行能否分享有關融資機遇更成疑問。
本人的觀察是一帶一路已簽訂或可上馬的項目融資安排,多在中國內地的銀行總部,如北京或項目執行者的省級分行舉行,香港作為亞洲主要的財經中心能否分一杯羹亦有疑問。
從另一角度,大型基建項目是少不了國與國的外交部、商務部、採購部、政策貸款如國家開發及進出口銀行等參與。香港在外交、基建硬件的供應、承建及政策銀行方面的強項及經驗似乎看不到。
三、行政長官的演講。在投資、融資及外交方面都沒有突出的強項及角色可扮演的前提下,老本行是專業測量師的行政長官梁振英在論壇上提及香港可提供的專業技術服務,如工程、測量、規劃、項目策劃及管理方面的累積經驗及優勢是可作貢獻的。這個專業服務的導向本人高度認同。然而,專業界亦須自查不足去充實以應付「走出去」陌生的一帶一路外國去競投及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
容許我提以下幾點:一、年輕一代專業人士的語言、書寫及溝通能力大不如前,特別是兩文三語中的英語及普通話。
二、專業界別缺乏國際視野及創新動力。這可能是專業界別近年來須面對太多規管條例,而甚少機會think outside the box去創新。死板的專業運作亦使本地專業界在再生能源及有關高科技,如太陽能、風力、環保及smart construction, smart building方面沒有優勢。
三、作為會計界的一分子,我批評今天的會計界思維絕不前衞及絕無創意,一天到晚鑽牛角尖集中火力炮製會計準則、核數準則、專業操守及監管等內向及事後的問題,而一帶一路項目所須要的是事前的專業input,如回報及可融資性報告、財務管理、成本控制等、及與其他專業範疇的team work去策劃、管理及監控項目。
看來,香港專業界如要在一帶一路項目尋求實質商機的話須要做大量思考、充實及準備工作。不然又是一次空談。

周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