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報告早前揭發政府對公開籌款活動欠缺監管,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就此進行公開聆訊。審計署署長孫德基表示,法律改革委員會早於4年前已發表監察慈善機構活動的建議,政府未有按照指引在一年內提交公眾回應,3年來仍在協調部門意見。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則指,局方於2014年1月展開內部諮詢,並舉行兩次跨部門會議,但他認為有關建議複雜,不應急就章。
劉江華︰不應急就章
審計署署長孫德基表示,法改會在2013年已指慈善機構於現有規管框架下有不足之處,政府應在12個月內提交公眾回應,但自報告書發表後3年,民政事務局仍在協調相關部門意見,他建議當局須加快諮詢進度,訂定回應。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回應指,當局已在2014年1月展開內部諮詢,並舉行兩次跨部門會議,包括研究短期可執行措施,如檢討社署的參考指引、提升慈善機構及活動的透明度,加強政府一站通的搜尋功能,考慮上載慈善機構的財務資料或網站連結,方便市民監察和搜尋有關資料。他強調,因有關建議涉及多個部門,早前亦有團體表示反對由統一機構作監管,反映建議課題複雜,不應急就章。
劉江華稱,若發現法改會的建議有任何可行或不可行的地方,均會向公眾作交代。他續指,現時未有法例規管網上募捐,法改會亦無指出要設立新法例監管。
另外,審計報告早前揭發政府對公開籌款活動欠缺監管,民主黨林卓廷斥籌款活動行政費用偏高,不少市民在捐款時未必得悉有關機構的行政開支比率,認為情況是「極之唔理想」。
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解釋,有部份籌款活動是以宗教或公眾教育的目為主,籌款部份只佔少數,故行政開支比例或會較高,但不等於有關款項會落入機構人員口袋。她續指,行政費用偏高或因涉及有關機構義賣物品成本較高、向較多義工發放津貼、或租用場地費用較貴等。
■記者紀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