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張小姐早前到來求診,要求改善她的哨牙情況,但原因不是儀表及咀嚼功能問題,而是鼻鼾越來越嚴重,經耳鼻喉科醫生診治,發現她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並認為是顎骨性的問題所引致。經臨床檢查後,發現張小姐哨牙的原因是下顎凹陷(mandibular retrognathism)。
正常人上顎與下顎門牙的差距應在2至4mm之間,如果距離超過5mm,便會給人有哨牙的感覺。大部份哨牙的原因是下顎凹陷,導致上下顎骨有差距,而出現骨骼二級異常咬合(skeletal class 2 malocclusion)及凸形輪廓(convex facial profile)。下顎凹陷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先天性如小下頜綜合症(micrognathia Syndrome)。另外一些情況如下顎骨創傷及細菌感染也可能影響下頜骨髁(mandibular condyle)及顎骨的生長也會導致下顎凹陷。下顎凹陷會令舌頭被迫後置,氣道也因此而被收窄,令患者在睡覺時出現鼻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症。
為何一些有下顎凹陷的人士會在中年才出現上述問題呢?美國史丹福大學一項1,300人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呼吸道通常在20歲前會自然增長,其後,呼吸道寬度在維持一段時間後,便會慢慢收窄,40歲後收窄的幅度會加劇。所以一些輕微至中度下顎凹陷的患者,較有機會在中年或以後出現嚴重鼻鼾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症。
就張小姐的個案,我們安排矯齒及正頜外科手術,改善牙齒位置及哨牙的同時,也把下顎拉出到正常位置,讓她的鼻鼾以及咬合也得以改善。由於術後張小姐要吃數星期流質食物,其體重得以調整,對她而言,這是一個意外收穫。手術後的她,覆診時總會面帶微笑,而且也開始化妝,整體也變得有自信。
撰文:香港口腔頜面外科學會羅若望醫生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