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仁安醫院發生醫療事故。該院今年3月為一名女病人進行宮腔內人工受精時,遺留人工受精導管標記於體內,病人兩日排出導管標記時才揭發事故。該院表示,程序由一名掛單醫生進行,事故對病人的健康及懷孕率沒影響。有醫生估計,事故或因導管標記鬆脫,當醫護人員從子宮取出導管時,看不到標記遺留病人體內。
病人自然排出方揭發
衞生署表示,3月4日接獲仁安醫院呈報一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一名32歲女病人3月1日於該院進行宮腔內人工受精,但遺留了人工受精導管標記於病人體內,病人於3月3日自然排出導管標記。該署接獲通報後隨即跟進,要求院方於4周內提交詳細報告。該署審視報告後,沒有發現有證據顯示該院在房舍、人手和設備等違反要求。
仁安醫院表示,該程序由一名掛單醫生進行,事故對病人健康及懷孕率沒影響;已提醒所有醫護人員,進行所有醫療程序前後必須核對醫療用品的數量及完整性;並已即時聯絡供應商反映其產品質素。根據仁安醫院網頁,宮腔內人工受精全個療程約9,000元至1.4萬元。
婦產科專科醫生藍寶梅表示,宮腔內人工受精是將男性的精液樣本,篩選出「游得快」的精子;當女性排卵期時透過導管將「游得快」的精子,輸入女性的宮腔內,是常用的輔助生育療程,適合精子較差或行房有困難的夫婦。
藍又指,導管套有一個標記,用來量度放入女性子宮的導管所需長度;標記屬膠狀,約3、4毫米至6、7毫米大,醫護人員會將標記移前移後,量度導管所需長度;完成療程後,醫護人員會將導管與標記一併取出。她估計可能本身導管及標記鬆脫,取出導管時醫護人員看不到標記留在病人體內。有些標記與導管顏色均透明,有些標記是藍色,導管是透明,較易看出。 藍估計標記遺留在病人陰道內,指事故不會影響人工受精程序,但會令病人感到不適。
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表示,於3月16日接獲仁安醫院通報,該院應局方要求於3月28日提交詳細報告。局方其後去信該院,提醒院方須切實執行及確保其聯繫醫生切實遵從改善建議,並會安排巡查及跟進院方的改善建議。根據現行條例,該局沒有要求持牌處所向該局通報事故的機制。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