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風病人錯失「黃金3小時」的搶救關鍵,可影響日後的康復程度。原來在中風現場的急救也很重要,錯誤處理隨時加劇病情。家庭醫生表示,若懷疑病人中風暈倒,切忌移動或搬動患者,應盡量逗留在原來位置,亦避免餵藥或餵飲水,要第一時間召救護車,盡快送院治理。
記者:梁麗兒
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中風指腦部血管栓塞或爆裂,影響腦部血液流動,導致供血不足等問題,常見中風症狀包括單手或單腳無力、感到頭暈、口齒不清、視物有黑影或視力模糊、兩邊面部肌肉不對稱如「歪嘴」,甚至完全失去知覺等。
鄭指,中風病人不一定出現上述全部症狀,需視乎腦部哪個區域病發及受影響,年長或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都是中風高危一族,日常要多留意。過往曾有病人及家屬因對症狀缺乏認識,向家庭醫生求診才驚覺懷疑中風,要立刻送院。
鄭建議家人可嘗試做一些小測試,了解是否有病發先兆,例如向病人遞出兩隻手指,測試手部能否用力捉緊,或嘗試與病人交談,例如詢問:「你覺得邊度唔舒服?」測試有否言語不清或口齒不伶俐。另外,走路失平衡或兩邊面部不對稱均是病徵。若有上述懷疑症狀,可於召喚救護車時描述,並連同病史、曾服用藥物等資料在求診時交給醫生。
墊高頭 搽藥油無效
病人懷疑中風,在救護車到達前,急救方法要正確,若病人頭暈墮地,不少人擔心會「打地氣」勉強將病人扶起。鄭指,病人暈倒時一旦意外受傷如扭傷甚至骨折,再搬動或會加劇傷勢,讓病人留在原地會較安全。除非病人完全失去知覺,才建議用「復原卧式」的打側趴地姿勢,預防有嘔吐物阻塞氣道。
鄭志文稱,為病人墊高頭部、搽藥油甚至「放血」等做法其實作用不大,如病人頸動脈受影響,胡亂移動頭部或會影響腦供血,「搽油冇乜幫助,千祈唔好為咗周圍搵支油,延遲咗送院求助嘅時間」。
此外,也不要胡亂餵食或餵飲水,若病人有吞嚥困難,或增加吸入性肺炎風險,也可能影響之後入院做手術等治療。另外,建議為病人解開鈕扣、皮帶、衣領,令病人感覺舒服,也可以蓋上薄被或外套幫助保暖。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