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將心比心、易地而處。尤其現在同理心缺貨,能好好培養一下,社會少點怨氣,自己把鄙夷的對象,用生物頻道拍攝團隊的角度,探索稀奇特異生物,好奇心自會沖淡意難平。然後,再做到「如得其情,哀矜勿喜」這境界,也警戒一下自己,見不賢而內自省嘛。
昨天拿「假如我是吳克儉」試驗過,換位思考過程中種種齷齪,心智未成熟人士沒專家指導不宜輕易嘗試,怕真會抵受不住尸位素餐的誘惑,遺害公眾。尊嚴不是人人都覺得是必需品,一任能拿到差不多兩千萬欸,條件只是被罵五年,那個打工仔不用被罵過,能拿到這筆錢,還愁上樓不成?
以吳先生來說,罵他的人又不是家人朋友身邊人,只是素未謀面廣大市民,三唔識七,月讀三十書本雜誌,倒沒說過有看報有上網,而且又喜跟名流碰杯,跟大媽跳大媽舞,媽他的聲音,設身處地想,吳先生其實也沒閒心聽得見。不行,日夜受盡老闆上司兼客戶氣的打工仔看來,這誘惑太大,本來是「幸好我不是吳克儉」,日子熬不下去,將心比心一比,搞不好就變成「可惜我不是吳克儉」,往林鄭的熱廚房排隊去了。
易吳局長之地而處一處,對還在乎尊嚴,珍惜羽毛的正常人而言,唯一得着,也就只剩下一條:記住彼得原理,當你被升遷或一步步走到自己不勝任不適合的位置,要有自知之明,別貪,如果想做個輕鬆自在的人,要懂得割捨,回頭是岸。
開頭說,用生物頻道拍攝角度,多了解特異生物,多長見識。可惜如今處處長得像個動物園,阿吳克儉先生奇異有餘,卻不見得有多稀有,拿吳克儉們做標本,學梁愛詩姑姑警戒:勿忘初衷。解剖不出同理心,反而打開了潘朵拉盒子,發現人性從未崇高, 那就糟糕了。比如說,蔣麗芸議員的內心世界,有沒有不怕死的人願意探索來回進出一下呢?
想當初,特異生物大量繁殖,變成尋常物種,也只是回歸後才出現的怪現象,而自梁朝以來,就好比美國海灘湧現海量的有毒小龍蝦,吃不得,幹不掉,還爭咬着公帑,怎麼處理?不如回歸表演,就來一幕廿年來特異生物大展,如此盛會,會名留歷史,七出國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