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特首說 「只有子女口中不是的父母,沒有父母口中不是的子女」,俗語云無仇不成母子/女,昨日母親節,《蘋果》斗膽讓子女「數落阿媽」,部分直指媽媽硬頸、無理取鬧、長氣,更會炮製「苦瓜炒棉花糖」暗黑料理。不過,當問到若媽媽突然不見了又或忘了自己,子女們都乖乖收口,坦言「頭家會散囉」、「諗吓都覺得唔開心」。
記者 伍雅謙 袁楚雙
「明明佢自己唔啱,都話我唔啱經常」,要大學生劉先生談談母親缺點,他如數家珍,指她硬頸及無理取鬧,「佢會話『xx仔,唔x瞓覺?依家幾點呀?邊有精神溫書呀?你係度做乜嘢呀,又係度打機啦!』,我就會反駁,『我頂你啦,溫書溫得咁辛苦,溫書話我打機!』」。其實兩母子感情要好,只是喜歡互「串」。
雖然不少媽媽是煮食高手,不過並非人人如此。雷先生就指,母親只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時製作出暗黑料理,富有創新精神,「例如非常普通嘅蕃茄雞蛋湯,但個蕃茄同雞蛋,都係冇切過,原個丟落水到,雞蛋連殼丟落去」。他指印象最深刻的菜色是苦瓜炒棉花糖,將苦瓜及棉花糖用油爆炒,再加鹽調味,「棉花糖嘅糖同加入嘅鹽份,係絕對有衝突嘅...享受到不單止有苦瓜清爽感、焦糖嘅脆感同棉花糖嘅鼻涕感」。他笑稱每周會有3至4天在家吃飯,為了維持生命「我會自己落手煮嘢食」。
陳小姐的媽媽同樣是料理「高手」,「幸好」母親已放棄煮食,「有一次早餐叮咗隻蛋畀我囉,將未剝殼雞蛋擺落微波爐到叮,佢一開門隻蛋喺佢塊臉度爆咗,經過嗰次佢就冇再煮飯啦」。她又笑言母親的缺點是外表過於後生,「似我家姐,好似我好老咁」。去花墟選花給媽媽的Yuki就指,媽媽有時「好囉唆、煩、長氣,成日都叫我早啲返屋企囉!」
他們和其他受訪子女都數落得眉飛色舞,但當問到如果有一天回家,媽媽不見了,又或者媽媽什麼都忘記了包括自己,子女們都說改口說媽媽好。
就算是喜歡與媽媽鬥嘴的劉先生,也力讚她優點遠勝於缺點,兩母子沒有隔夜仇,「無論點樣嬲你,第日都冇咗件事」。他更指母親是家中的調解員,「屋企靠阿媽支撐住,我同阿爸冇兩句,靠阿媽周不時撩我兩個傾計,阿媽會主動問我今日點,三個人食飯有個咁嘅人喺度,唔會尷尬好似搭枱咁」。
Yuki也認為媽媽也只是出於關心,自己絕對會容忍媽媽的長氣,她又打算親手砌花送給媽媽,以表誠意。就算陳小姐媽媽是暗黑料理能手,又「後生過佢」,但若有一天媽媽不在,陳小姐直指會失去指路明燈,「唔好諗呢個問題住得唔得,咁諗已經有少少唔開心添」。
這麼多位孝順兒女,誰最懂得逗母親開心?應該是葉先生,因無論記者如何「旁敲側擊」,他都意思堅定:「我阿媽冇乜缺點喎,我阿媽好好㗎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