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政綱中提到,上任後要增加教育每年經常性開支50億,即將約見教育界傾下點樣分。肥豬肉梗係多人爭,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專、特殊教育,各有訴求,邊個先可以率先拔頭籌?花生友聽聞,林鄭現階段較重視嘅係資助修讀自資學位課程嘅學生,解決自資學位學費「貴到飛起」嘅問題。
以去年為例,約2.4萬人考獲入讀八大受政府資助學位嘅要求,但大學學位僅約1.5萬個,即9千人被摒諸門外,佢哋唔少會流向副學位同自資學位嘅「市場」。𠵱家一般自資學位無劃一水平,唔少課程都徵收每年6至7萬學費,專業課程如需要實驗室等器材如護理、職業治療課程,每年學費高達逾10萬,學生如向政府申請貸款讀書,畢業後一身債。
花生友聽聞林鄭近日就此摸底,其中一個方向係以學券形式資助學生修讀自資學位。八方向教育局中人打探過,自資學位嘅學券係最容易同最快落實、亦獲教育界最支持嘅資助方式,因為錢跟人走,「收幾多人頭就收番幾多錢」,直接了當,佢哋相信有關學券係劃一金額,並且一定少於學費,即係學生仍要自資一部份,但相信已經可以減輕學生嘅負擔。
當然學券制都會衍生唔同問題,對大專院校嚟講,因為「按人頭收資助」,即以收生市場決定邊啲課程、邊啲院校「有得留低」,學生用手中嘅學券投票,日後課程勢必更加由市場(學生)主導,一啲未獲學生垂青嘅課程或者要「摺埋」,將來自資院校會唔會一窩蜂只辦一類課程,拭目以待,但好肯定林鄭想喺立法會7月佢上任後通過撥款,以便盡快落實大計。
花生友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