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連續數晚發噩夢,更被夢中的困境影響日間情緒,可有想過利用改夢來扭轉情緒困局。精神科醫生表示,改變夢境不但能避免噩夢困擾,更有助改善日間情緒,美國有研究發現,以改夢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能有效減低65%症狀。本港也曾有輕微焦慮症患者經常夢到被惡上司打罵,但透過改夢,將夢中的自己幻想為神奇女俠,得以抵擋上司攻擊,成功改善夢中及現實在職場上的不安。
記者:伍雅謙
精神科專科醫生鄭志樂指出,發夢可處理情緒及鞏固記憶,將日常生活上無法得到或接觸到的事物,透過發夢的過程,滿足心靈上的需要,並將重要的事件,由短暫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睡眠期間會出現REM睡眠(眼球快速轉動時間)及非REM睡眠,並互相交替。REM睡眠即發夢時間,其間除可整理情緒,也能調整大腦的血清素及分泌,得以平衡情緒,故失眠人士會因為大腦分泌未能平衡,令情緒表現較差。
鄭稱,雖然噩夢也能釋放生活上的部份壓力,但未必能完全釋放,仍要處理壓力來源及調整心理,而噩夢時出現的緊張、焦慮及不安,也會影響大腦正常分泌,故此若連續發噩夢,譬如每周有3至4晚受噩夢困擾,便屬於症狀之一,患者可能患上焦慮症、驚恐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有人夢醒後會記得噩夢內容,主要視乎蘇醒時是否處於REM狀態,若是REM狀態便多數記得,但除非夢境特別深刻,否則夢醒後3至4分鐘後也會忘記。
受噩夢困擾,其實可透過改變夢境來逆轉情況。鄭指,美國有治療中心會透過改夢,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減低患者噩夢次數,從而改善情緒,有研究指出PTSD症狀也能減低65%。
要改變夢境,扭轉噩夢,鄭指,首先要清楚知道自己正在發夢,即進入所謂「清醒夢」的狀態。他教路平日在清醒時,要經常留意自己閱讀的文字、望着自己的手腳,再詢問自己是否正在發夢,慢慢這個習慣會進入潛意識,到真正發夢時,也會進行同一動作,但發夢時夢見的文字及手腳會較為模糊,不會清晰呈現,便能得知自己正在發夢。
當意識到自己正在發夢後,下一步便可以創造理想夢境。鄭稱,其實夢境與白日夢一樣,均由一己幻想來控制,分別只在於自己是否有意識能夠控制夢境,建議可將自己希望的夢境以圖像方式繪畫出來,在臨睡前重溫,並以聲音或影像放鬆情緒,慢慢由清醒狀況至入夢。
喜發白日夢較易改夢
他提到,曾有一名OL因無法面對上司兇惡的模樣,出現輕微焦慮的症狀,每逢上司經過身邊均表現緊張不安,更經常夢到被上司打罵。該女病人喜歡神奇女俠,遂建議每逢夢見上司責罵,便幻想自己化身神奇女俠,具有隱形及保護罩的能力,能夠隱身地離開現場,保護罩則可反彈上司拋擲的物品,令女病人不但在夢中感到安全,連現實生活也增加了安全感,改善平日上班時的不安感覺,再配合藥物治療,約一個月已痊癒。
鄭指,雖然任何人也有改夢的能力,但喜歡發白日夢及改變自己意識的人,較易有清醒夢及改夢,而改夢時是處於REM睡眠,屬較深層的休息狀態,所以就算知道自己在發夢,身體其實仍在修補細胞,並將短暫記憶轉為長期記憶,故在夢中長期維持清醒夢,對身體恢復及復元影響不大。但要留意REM睡眠會在入睡後5至6小時才較長,故若一天有8小時睡眠時間,一次過睡8小時,復元狀態會較分兩次入睡,但每次只睡4小時為佳。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