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再有公立醫院爆出嚴重醫療事故。一名患末期腎衰竭的19歲女病人,上月在瑪嘉烈醫院進行連續性血液透析治療(俗稱洗血)時,醫生本想將導管插進病人靜脈,卻刺穿動脈令病人頸右側出現血腫,病人需轉院進行血管修補;惟本月初起她右邊身乏力及出現言語困難,確診右邊身中風。病人家屬已經作出投訴,醫院則界定為醫療程序的嚴重併發症;有立法會議員批評事故或涉及疏忽,不能僅以已知併發症作迴避犯錯的藉口。
記者:嚴敏慧
該19歲女病人上月11日感染克雷白桿菌肺炎,入住瑪嘉烈醫院腎科病房,醫生處方多種抗生素及氧氣治療後,病人仍持續發燒及心跳過速,10日後因氧氣飽和度下降,轉送深切治療部,心臟超聲波檢查顯示病人出現擴張性心肌病,心臟機能欠佳。
醫院向家屬稱為併發症
至4月26日5時許,由於病人要洗血,醫生利用超聲波儀器引導,在病人頸部進行血液導管插入程序。醫生本應將導管插進病人靜脈,但導管接上儀器後,儀器顯示導管可能插進病人動脈,醫生即時停止程序,其後電腦掃描證實,病人動脈有被刺穿迹象,頸右側下亦出現血腫。醫生即時為病人進行肝素輸注,以防止出現血管栓塞情況。翌日下午,病人轉到伊利沙伯醫院治理,瑪嘉烈醫院當時已經向病人家屬解釋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情況。
伊院血管外科團隊4月28日為病人進行手術,成功修補破損的動脈,病人術後情況穩定。惟本月初起,她出現右邊身乏力及言語困難,磁力共振掃描顯示,病人有急性大腦動脈梗塞,確診為右邊身中風。醫生相信病人因心臟機能欠佳引致血栓塞,最後導致中風。病人現於伊院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嚴重。
瑪嘉烈醫院表示,已將事件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呈報醫管局總辦事處,病人家屬其後作出投訴。有關部門會進行內部臨床程序檢討,該院下周內將聯同伊院會晤病人家屬,解釋治理經過及併發症事宜。
現不適宜接受移植手術
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臨床專業顧問兼腎科專科醫生雷兆輝表示,末期腎衰竭一般要透過透析治療延續生命,等待換腎機會,但是因該名女病人已中風,現時身體狀況下,即使有合適腎臟,都不適宜接受移植手術,除非治理好中風,才考慮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換腎。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則指,不能接受醫院用已知併發症,作為如此嚴重事故的解釋,「用呢種方法嘅話,好多病都話有千分之一機會會咁,萬分之一機會會咁,醫生就唔使去面對責任」。她又指,醫生人手不足、工作量大,有機會因而警覺性不足,「可能佢日日洗唔知幾多單洗腎,唔留意就有疏忽」,但這不應是醫生犯錯的藉口,「呢啲係唔可以彌補嘅錯誤」;她強調,如鄧桂思女兒Michelle所講,醫生要有擔帶,「病人入院係期望你會醫好我,冇諗過你醫我唔好,仲有其他病症出現」。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相信,醫管局主動公佈事件,與近日公眾關注鄧桂思事件的延誤通報,以及病人家屬已作出投訴有關,「醫院有一定壓力,免得公眾有醫院隱瞞事故的公眾印象」。但他希望不要因為有人投訴,才「嗱嗱臨」出稿「自爆」,「只要有醫生認為係嚴重事件,就要開誠布公向公眾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