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展覽睇140年華籍英兵史

港大展覽睇140年華籍英兵史

【本報訊】「當兵」對港人可說是匪夷所思,不過香港於回歸前,英國國防部會在香港招兵。這段長達140年的華籍英兵史,只能靠尚在生的前華籍英兵傳承。據說1997年前港人想當華籍英兵,可經電視及報紙廣告、甚至勞工處申請。
現時估計本港約有一萬名97年前的華籍英兵,最年輕只有約40多歲,最老90多歲。港英政府及港府皆未曾提及1857年至1997年間,長達140年的華籍英兵史。華籍英兵最早可追溯至1857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成立的「廣東軍需補給團」,是首隊華籍英兵。其後1899年至1906年期間,第二隊華籍英兵「華兵第一團」成立。
曾任華籍英兵達18年半的程源基指,由於當年規定香港第一批山東警察需加入「華兵第一團」與義和團作戰;他指,梁振英的父親梁忠恩亦曾是山東警察。記者翻查紀錄指梁父於1920年代末來港當警察,理應是「華兵第一團」解散後才加入警隊。
華籍英兵的每月薪水比一般行業高出一倍或以上。梁家明於1984年入伍,「無綫當年賣廣告,四眼仔都可以當兵,人工幾高;我的確為人工高而入伍」,他指當年19歲到銀行任職已月薪2,300元,但都不及當兵薪水高,他指剛入伍時月薪3,700元,80年代退役已每月過萬。
程源基則於1973年入伍,退伍時是華籍英兵中最高職位,其職位主要管理英兵行為及查案。現時官方並沒有華籍英兵的參考文獻,港大近日舉辦華籍英軍史的講座及歷史展覽「獅龍共舞」,資料是由程源基翻查檔案整合而成。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