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You》這首歌你聽過未?誰唱的?若果你問八九十後,他們會答你:「羅家英。」
實情是,這作品出自五六十年代的演唱組合「The Platters」,與《Smoke Gets in Your Eyes》齊名為該組合代表作。
The Platters 有另一首經典作品,叫《The Great Pretender》,歌詞道盡不少人的心聲,當中幾句刻劃出人性的自欺:「Oh-oh, yes I'm the great pretender, Pretending that I'm doing well, My need is such I pretend too much, I'm lonely but no one can tell…… Yes I'm the great pretender, Just laughin' and gay like a clown, I seem to be what I'm not, you see, I'm wearing my heart like a crown.」
我對此曲印象深刻,因為十年前 Volkswagen Golf 曾有一精彩廣告,以此作配樂。廣告中男主角意氣風發,衣着光鮮,事業社交兩得意,人生勝利組無疑,但鏡頭一轉,是一幕幕的對人歡笑背人愁,反映主角的心靈空虛。廣告尾聲,他揸着開篷跑車到一酒店,在入口的旋轉門中,主角看到另一個自己,一個內心深處嚮往的人辦,外表謙卑而自信,樸實無華卻又受人尊敬。他一路望着這個潛意識的真我,步出酒店,坐上一架平實的 Golf 駛去,最後畫面彈出全條廣告的一句精華:「The power of understatement」,以顯 Golf 實而不華、簡約高效的賣點。
早前到珀斯旅行,參觀當地一間華人安老中心,又讓我再次聽到這首歌。
在偌大的安老中心禮堂中,一班亞裔老人家有人笑笑談天、有人慢慢進食、有人靜靜閱讀,但我留意到一位伯伯,獨個兒坐在電視前唱卡拉OK,一直唱一直唱,唱了很久,唱得很有感情那種。職員們說:「佢最鍾意唱歌,日日都要唱。」
我走過去伯伯身邊,細心聽佢唱歌,他剛唱完一首,見到我這個知音人,對我笑笑,然後吃力的站起身,用微震的手點歌,但總是按不準點不了,我連忙上前幫忙:「伯伯,不如我幫你點吧。」他沒應我。「你想點乜嘢歌啊?」伯伯亦沒應我。職員見狀上前,見到他想按的頁面:「啊,我知喇,你想點你首飲歌俾佢聽,得喇,你坐低啦,我幫你搞。」
伯伯的飲歌,是《The Great Pretender》。
後來跟安老中心的CEO傾偈,我提起這位歌神老伯,原來伯伯來頭不小:「佢係西澳第一位華人太平紳士,當年搞教育,𠵱家有柏金遜症,所以唔係好講到嘢,表達唔到自己,但唔知點解一聽到音樂,就可以準確唱出歌詞。」
原來剛才他不是不應我,而是應不了我。突然想起伯伯唱出那句:「My need is such I pretend too much, I'm lonely but no one can tell.」我心頭一酸。
反思人生在世,有人爭權奪利,有人勾心鬥角,只為了賺多一點錢,成多一點名,一生追求無數的名慾物慾,老來或許才驚覺,這些一切都是徒然。
嬰孩時期的我們,所需要的其實很純粹,有奶飲,有家人陪伴,凡事好奇,每日玩玩小玩具;懂事後的我們,卻不自覺地追求更多,追逐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需要的功名利祿;到年老時期的我們,所需又變回純粹,食得飽,有親朋在側,有點細藝,像每日唱唱一首歌。
已看過聽過不知多少次的處世格言,什麼待人以善,成就他人、以德報怨,一般人或許覺得是陳腔濫調、清高離地,但到年老回顧一生時,這些正是心安快樂的根源。
若果你今日因為生活所需,爭名逐利背後做了很多自己內心深處知道是錯的事,Don't be a great pretender。
(隔周日刊登)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