姦劫疑犯覊留室自縊亡,令全城震動,徹底蓋過半天前的大新聞──鄧桂思嚴重肝衰竭,原來與聯合醫院的失誤有關。輿論跟紅頂白,把此事拋諸腦後,但我仍想在母親節留下一筆,這個醫療失誤,令一個壯年媽媽命危,令家人傷心欲絕;仗義捐肝的阿甄所受的苦也枉費了。
鄧桂思2008年在聯合醫院驗出是乙肝帶菌者,幾年後她因腎炎入院,醫生只開重劑量類固醇治她的腎,卻忘了開抗病毒藥保護她的肝,最後引致肝衰竭。同一情況,2009年伊利沙伯醫院也發生過,病人蔡文超最後身亡。
如果乙肝帶菌者此一身份,對醫生開藥是重要考慮,為何這資料不在病人基本檔案裏,就像病人的年齡、性別、有沒有藥物敏感一樣重要,而是隱沒在多年的病歷之中?
公立醫院醫生花幾多時間在病人身上,大家都明白亦理解,每次覆診的醫生皆不同,也是現實。醫生診症時無暇翻閱病人多年病歷,最多只看上次覆診紀錄。正因如此,重要的資料應寫在病人的基本檔案裏,讓跟進的醫生一目了然。
曾經帶老人到公立醫院看病,入急症室路進,即被分配到內、外科兩個專科門診。兩邊專科醫生工作重複,各有各問,要由我交代另一邊醫生說過什麼。若我沒有陪老人覆診,老人沒能力判斷應告知醫生什麼,醫生派什麼藥,她只會全部吞掉。
我想鄧桂思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