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循環 - 陶傑

大循環 - 陶傑

大陸的淘寶和支付寶兩相發達,購物不用進店,埋單下訂也用手機,導致的結果,就是商場和百貨公司萎縮而倒閉,銀行的出納員和大堂櫃面服務員,也通通可以炒魷魚裁員。
但是這兩大行業,不需技術訓練,雇用的卻是二三十歲的青少壯人口。
很明顯,當全世界進入網絡科技的新工業化,大學畢業生不知道該投入什麼行業,因為人工智能和手機普及,機器人取代的工種越來越多,將來青少壯人口就業問題,隨時會比養老的社會負擔更嚴重。
但是中國國務院偏偏號召,中國年輕人口應該放開肚皮生第二胎。生第二胎,因為中國懼怕人口老化。人口一老化了,勞工資源不足,西方即使拚命來訂單,工廠也請不到人。
但是第一,本來中國的紡織工廠,外國的訂單早已開始轉往印度和孟加拉國。孟加拉國出現大量日薪只有兩美元的貧窮女工。中國大陸成衣製造業的民企,早已出走非洲。盧旺達和肯尼亞,中國人開的製衣工廠,黑人女工每月工資才人民幣五百多元。
很簡單的算術:今日生下來的第二胎,二十年後,投入社會,在都市裏有什麼工作找得到?難道二十年後紡織業的訂單,計算勞工成本,會由孟加拉國回流深圳東莞或江蘇?
加上中國政府全力推動農村城鎮化。一旦農村變成城鎮,生活成本當然全線增加。也就是說,中國的通脹會連同勞力成本一起上升。手工業包括紡織,能一帶一路出走到非洲,就不會回來。如同今日英國的曼徹斯特,不會重現十九世紀中狄更斯筆下的童工廠。
英國的大學畢業人口,因為人工智能和高科技取代了大量高等大腦型的職位,懼怕失業,覺得很緊張。政府調查的結果很奇怪:在大學畢業之後的三年,仍然有一份全職工作的,先不論薪酬高低,社會科學的畢業生佔百分比最高,為八十四。純理科與化學生物,佔七十八。文史畢業生就業率相對最低,只有七十四。
在理工科之中,純科學的物理化學,學生窮根究底,問的是Why?讀工程的,研究一件機器如何設計運作,問的是How?機械科技發達之後,導致裁員和失業,社會科學學生包括政治、社會系,問的是How come?讀文學藝術音樂的學生,什麼也不必問,只知在美的世界裏的感覺,只會說:How beautiful。這句話不是問題,只是在感動中的一句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