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摩洛哥,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你一定聽過,但未必記得她的名產甚至地理位置,更遑論當地飲食文化了。還好,人在香港亦有機會與摩洛哥文化來個近距離接觸,甚至會令人對這個非洲西北部國家的手工藝和食物嘖嘖稱奇。
對於不熟悉的文化,比起事前做大量資料搜集,不如享受自己的無知,從一事一物中探索背後故事。由升降機門打開的一刻,「Lilya Moroccan Lounge and Bar」就以最繽紛的顏色歡迎客人,震撼的拖鞋牆上掛滿400對傳統工藝拖鞋,加上天花板垂吊的70盞彩色玻璃燈,炫目色彩令人驚嘆。推開當地工匠人手雕製的木門步入店內,橙紅色的主調呼應馬拉喀什「紅色城市」的外號,不難發現阿拉伯符號爬上了一面牆壁化成裝飾。從門身、窗花到燭台處處刻有摩洛哥常用星星圖案,近露台入口的絲綢流蘇、代表幸運的法蒂瑪之手(Fatima hands)等牆身掛飾,以非斯(Fez)製的Zellige馬賽克瓷磗砌成的吧枱等,摩洛哥的華美恰到好處地討喜。
細問之下,才知道裝潢的最大亮點高高在上,由摩洛哥皇帝穆罕默德六世御用的設計師Yahya Rouach操刀的巨型銅製花紋罩燈,低調地體現何謂細緻優雅。全店均擺放舒適的梳化與矮桌,以營造出馬拉喀什傳統建築Riad的皇宮大宅氣氛,客人更可與飾畫上的名人一樣,戴上摩洛哥帽子selfie留念。
鹹甜共融 份量變小擺盤精美
欣賞過華美的環境後,是時候看菜單入正題︰到底摩洛哥人吃甚麼?作為伊斯蘭國家,菜式當然一律不見豬肉,有趣的是檸檬漬老是常出現,當地習慣將水果及果仁入饌,更擅長混合香料以增加風味。來自當地的餐廳經理Tom解釋,摩洛哥料理源於柏柏人的料理,但因長年受地中海、阿拉伯等地的飲食文化影響而進化成現在的獨有風格。打着酒吧牌頭,Lilya的餐牌上從前菜到甜點不過30款,當中沒有酒吧常見的下酒菜,統統換成縮小版的摩洛哥料理,份量變小和擺盤變美,吃的卻是地道口味,全因主廚Ahmed來自摩洛哥。
想試試最傳統的柏柏人的料理,必試Harira辣味扁豆湯或傳統餡餅Pastilla;想要下酒小吃,包有羊奶芝士、牛肉、雞肉或海鮮的春卷Briouates就最啱你。要開胃的健康小吃,可從7款沙律中選擇,紅菜頭薄片配香橙、雅枝竹配摩洛哥青醬、菠菜配檸檬漬醬綴以Slawi橄欖等,全是嶄新配搭。當地口味的一大特色,是正餐中亦帶甜味,如羊肉主菜Saddle of Lamb就伴有甜味的焦糖化洋葱和原粒杏仁,微甜令羶味變得溫和,味道意外地夾。傳統餡餅本身亦可鹹可甜,這裏兩款均可試到,鹹餡用上鴿胸肉及腿肉,先以蛋黃、玫瑰水、洋葱、北非雜香料、蜜糖等烹煮後包進餡餅,焗好後加上玉桂粉和糖粉,亦是鹹甜同吃的好例子;甜餡則配以忌廉、蜂蜜及檸檬醬,可從甜品中嚐到餡餅原本滋味。
特注酒杯 得獎調酒師炮製雞尾酒
雖然摩洛哥不是一個嗜酒的國家,但這裏提供逾十款雞尾酒,未喝先從酒杯感受到異國風情。酒吧所用的杯具均由摩洛哥特地訂製到港,縮小的Tagine鍋酒杯的骰可愛,摩洛哥薄荷茶壺化成酒器同樣精緻,經典的玻璃杯上則刻有阿拉伯文店名,杯子的用法未必跟足傳統,卻能從中認識摩洛哥之美。11款雞尾酒均由得獎調酒師Younes Ateyah創作,必試招牌的Oriental Fashion,在經典雞尾酒Old Fashioned加入玉桂、豆蔻、八角、茴香等27種香料混合而成的自家製糖漿,最後打入薰衣草煙添上煙熏味,喝下去有點像層次豐富的薑啤,容易入口。更為人熟悉的Mojito不但加入了柚子酒和香茅,另配上青檸魚子醬,令這杯只此一家的Lilya Mojito帶有獨特的鹹香。迷你Tagine鍋盛載的Majorelle則取名自馬拉喀什名勝The Jardin Majorelle,蘋果的香甜加上豆蔻糖漿,不論賣相或味道也適合女生。不論想找點不一樣的新鮮好去處,還是找個舒適的地方把酒談心,這裏可說是蘭桂坊不錯的新落腳點。
Lilya Moroccan Lounge and Bar
中環雲咸街77號2樓
記者︰張秀婷
攝影︰許先煜
編輯:梁浩維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