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家有一老便如有一寶,今日兩個世代之間卻會以「廢青」、「廢老」互罵,打破隔閡談何容易?4名城大生則想到,口述歷史可以促進兩代人的溝通,構思了由熟悉地區的長者作導遊的《歲閱悠遊》社企項目,並在早前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與政府青少年網站合辦的社創CEO大專賽中,贏得冠軍。
郭爾鈴、施卓輝、張昭瀛及李浩維這4名城大生,上月底在社創比賽中以《歲閱悠遊》項目,成功擊敗其他130多份營商計劃,概念緣起其實很簡單。施卓輝指他爸爸很喜歡住所附近地區的有趣事,如相傳曾有人在西灣河某處埋下一袋黃金,後人發現後就認定該處為「福地」,又譬如某條街道本來是一片汪洋,填海後才有了這樣那樣的建築。
發起人冀打破世代隔閡
歷史或集體回憶或隨一代人離去而湮滅,《歲閱悠遊》正好起到傳承的作用。郭爾鈴提到,自己聽過不少長者講述現今世代未經歷過的木屋生涯,「香港其實都變得好快,所有嗰啲建設,其實好多時啲嘢係保留唔到,咁就惟有靠口述歷史」。
以社企經營導賞團,還有更深層的考慮。郭續指,現時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對長者的服務,未必照顧到長者的心理需要,尤其是缺乏跨代溝通,故助長者擴大生活圈子,同樣重要。施卓輝補充說,由長者擔任導賞員還有一個好處,「有啲人可能比較鍾意聽長者講嘢,因為佢哋可能真係有經歷過,如果你搵到個後生仔或者後生嘅人去講,可能佢哋會覺得冇咗嗰種味道」。
效率促進組總顧問鄭婉勤稱,今次參賽的隊伍大多以社會共融、照顧長者或食物援助做主題,配以科技或既有方式進行,故相信《歲閱悠遊》奪冠,正因為計劃以長者喜歡說故事作切入,同時做到為長者拓展事業,體現認識長者、尊重長者的價值,而非單方面地幫助。
奪冠的《歲閱悠遊》獲15萬元啟動基金開展工作,郭爾鈴笑言下月開始便要着手籌備,期望7月正式運作,初步計劃在港島區先行,導賞團路線由長者設計,而每位長者導賞員都會配對一位大專生做拍檔,協助長者有系統地整理其口述歷史,並且作文字記錄。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