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灣區很多初創公司,當初要借助提供資金及牌照申請等協助的「企業加速器」(Startup Accelerator)才能將產品投產實現。這個概念套用到傳統的小生意上又是怎樣?三藩市長辦公室推出類似概念,讓餐飲業創業者也能受惠。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在昂貴租金和網上營銷盛行的沖擊下,要實現開實體店的夢已經艱難。若想做餐店老闆,在三藩市可能要集齊高達14個聯邦、州和市政部門,合共24張牌照才可開張大吉,過程稍有不慎隨時面臨釘契和檢控。這種繁瑣的官僚式發牌制度令很多人打退堂鼓。如諾伊谷(Noe Valley)21年來深受歡迎的烘焙店Noe Valley Bakery,老闆加森(Michael Gassen)一直想到缺乏高質素烘焙店的西隧道口小社區(West Portal)大展拳腳,亦是這個原因卻步。
他早兩年已想籌備新店,終在去年遇上市長李孟賢辦公室的經濟及人力資源發展局(OEWD)推出「小商業加速器試驗計劃」(Small Business Acceleration Program)才能落實,於周一開張。政府專人協助整個申請牌照程序,令他更直接達到食安、衞生、防火等要求。如當局將50頁雙面紙「長到懶得看(too long didn’t read)」的冗長條文,簡化成4張紙。OEWD總監譚達華(Todo Rufo)表示:「很多人想做生意但不知如何埋手,不要應致電誰去查詢,這個項目就是要將複雜的手續化繁為簡,我們也有中文服務。」
加森表示,新店提供了23個全職職位,主要聘請區內人士。社區內的華裔母親Lena Zhang對本報表示,人情味濃厚的小店能促進社區安全,有時放低小孩由店家看管也感放心,「是一種友誼和信任,感覺一個社區在互相支援!」
話你知:
近十年矽谷不少的新創企業得以彈出,俗稱「加速器」(Accelerator),又稱「孵化器」概念的項目功不可沒。諸如Y Combinator和Seedcamp等的加速器透過向初創公司客戶提供種子基金、早期的投資和牌照諮詢等服務,又為他們穿針引線安排與天使投資人等募資,育成不少初創公司的點子在市場上實現。這個概念亦逐漸延伸至全球不同地方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