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師倡電腦自動提示病歷

藥劑師倡電腦自動提示病歷

【本報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潑尼松龍為治療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常用藥物,但本身是類固醇,會降低病人免疫力。若病人為肝炎帶病毒者,有可能令病毒活躍至肝病發作。他指,醫管局有指引肝炎病人使用類固醇治療時,需同時處方抗病毒藥物作預防用途。今次鄧桂思未獲聯合醫院處方的恩替卡韋,本身為治療肝炎藥物,亦可預防肝炎爆發。
公立醫院經常有如「鬼掩眼」的藥物事故出現,他強調,醫生為病人處方藥物時,應從頭閱讀病歷,不應假設對上一名醫生已很謹慎開藥跟隨即可。他又建議,處方藥物電腦系統可加入提示,當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時,自動彈出提示,提醒醫生核對病人是否肝炎帶病毒者;醫院藥劑師也能加強把關,「可以睇吓病歷,但𠵱家人手不足好難做到」。

伊院醫生曾捲同類事件

公立醫院早年曾出現同類事件。一宗去年底至今年初進行的醫務聆訊揭發,伊利沙伯醫院腎科專科醫生黃浩聲在2007至2008年期間,為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腎病患者蔡文超治療時,只處方類固醇及免疫力抑制劑,未有處方預防性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病人服用類固醇後免疫力下降,其後引發肝炎致肝衰竭,惟等不到換肝已病逝。
黃浩聲被控以兩項專業失德,但醫委會主席劉允怡指,醫管局2015年才有用藥指引,不能套用於此個案,裁定罪名不成立。
■記者嚴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