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舒適的木屋、繁花滿開的園圃、慢活型格的小店……是港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在高樓價、舖租的香港幾乎不可能。三個法國佬對香港獨有的地產霸權怪現象,有一套法式見解。
斥寧丟空不減租短視
為Arnault打工的普遍是本地年輕人,對於港青提倡的「結婚=買樓」怪論,他未能認同,認為香港樓價實在太貴,並不現實,不能理解港人要買樓的原因,以自己為例稱:「我從未擁有自己的單位,否則根本不可能在港創業。」深信開心沒有黃金定律,並非只有置業。
生意人Emmanuel2010年舉家來港定居,既方便做生意,亦為小朋友未來發展着想,但要接受殘忍事實,就是在法國住所有泳池、花園,就像山頂的獨立屋,「來港後要住進公寓單位內是個妥協」,「香港有良好制度、法律,既然為它來了,就要適應這樣的生活」。
Emmanuel特別關注地產霸權現象,奇怪業主寧丟空舖位亦不願減價租出。在法國有物業的他,「從不讓它丟空」,一來收不到錢,二來容易變殘舊,認為街上滿是吉舖,難以吸引人前往,「我不明白香港業主為甚麼這樣短視」。
要跳出怪圈,Raphael有套港人無法複製的「鬼佬」方法,他發現港人「怕鬼」,「很想搞清楚(住所)有冇死過人」,他不知道法國人是否不怕鬼,「至少我不相信」,因此有好處,「起碼我租這些房子會比較便宜。其實香港單位都相當新,若是在歐洲,動輒幾百年的屋,裏面不知死過多少人」。
三個法國佬在港各有事業。1995年來港的Arnault從事時裝精品生意;Emmanuel於1998年首度來港,2010年舉家來港,現從事食品批發;Raphael於2012年來港定居,上月推出共享單車「gobee.bike」事業。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