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單挑左中右勢力 仍奪逾3成選票歐洲民粹未死 支持度日增

馬琳單挑左中右勢力 仍奪逾3成選票
歐洲民粹未死 支持度日增

【法國新時代】
法國總統選舉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勝出,是西歐過去6個月第三度擊退極右勢力,暫時遏住英國脫歐及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席捲歐洲的民粹主義。不過,傳統的左、中、右陣營別太過開心,敗選的極右力量未有減退,民意支持度反而與日俱增。

過去半年,在奧地利、荷蘭和法國的大選中,曾長時間遭選民唾棄的極右勢力均聲勢大振,奧地利的霍費爾(Norbert Hofer)去年12月在總統選舉得票達46%,差點就能上台。
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領導的荷蘭民粹政黨,僅用一頁排外、反全球化、反歐盟的政綱,在3月大選中一躍成為第二大政黨。號稱「歐洲最危險女人」的馬琳勒龐,單挑法國左、中、右勢力,仍能在第二輪投票中奪得逾3成選票,殊不簡單。

馬琳勒龐得票1,064萬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指出,歐洲民粹政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選舉中有斬獲,在1960年代,他們在選舉議席只佔約6%,但半個世紀後,比例已上升至逾13%。法國極右國民陣線是當中佼佼者,創黨主席勒龐在2002年爆冷殺入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雖然最後只得550萬票,但已轟動全球;15年後,他的女兒馬琳勒龐再躋身第二輪投票,得票已上升至1,064萬,左、中、右三派要合力才勉強制服她,可算雖敗猶榮。

馬克龍靠反建制箍選民

經歷了這三場選戰洗禮,民粹已成為歐洲政治的新常態,法國總統當選人馬克龍和極左候選人梅朗雄在競選期間,均要打着反建制旗號來吸引選民;荷蘭首相魯特為削弱威爾德斯的支持率,也得在移民立場上轉趨強硬。
但有趣的是,馬琳勒龐在今次選舉工程中,卻致力為國民陣線過去反猶太、種族歧視、仇外的歷史「漂白」,成功拓闊票源,吸納大批年輕選民支持。
法國組織「激進政治瞭望台」主任加繆警告,法國當前最大挑戰並不是來自極右,而是經濟問題,假如就業情況不改善,5年後的愛麗舍宮大理石地磚,勢將會傳來馬琳的高跟鞋聲。
美聯社/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