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貴油價與土地問題 - 利世民

利字當頭:
貴油價與土地問題 - 利世民

上星期,競委會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香港車用燃油市場研究報告」,說明了甚麼?
一,競委會沒有證據顯示,油公司有「合謀定價」,甚至連「加快減慢」的證據也沒有。「吓,咁都得?」競委會的結論是:「畀多啲權我哋囉。畀多的權我哋咪可以再查過囉。」
二,競委會發現大多數影響香港車用燃油市場的因素,都是源於土地規劃;無錯,套用梁振英的名言:「香港有土地問題。」
三,競委會指,政府應該引入95辛烷值汽油,或許可以從降低成本以降低零售價格。喂!阿哥,假如競委會相信「平麵粉」可以帶來「平麵包」,請容許我說一句:「太天真,太傻。」每公升車用汽油裏面,有 6.06 元是稅,另外還有地價和人工,汽油成本那怕便宜兩成,全數利益轉移到消費者,零售價格最多也只是幾毫子的分別;相對零售價的十多元,微不足道。

報告沒有講的是,政府既定政策是透過增加駕駛者的成本,以減少路面交通。換句話說,政府一向都有不說自明的「高油價」政策。競委會又可有能力改變這個方針?
說到底,投訴香港油價貴,除了私家車車主,更重要是所謂的「搵食車」。事實上,香港搵食車用的柴油和石油氣,本身已經沒有徵重稅。唯一的影響因素,就只有土地規劃的問題。競委會提出相關土地規劃的改變,正合這一群既得利益的何車。
我天真地相信,競委會不是刻意為既得利益說項,但客觀的結果,得益最大的卻是這一群人。說到底,車用燃油市場競爭的問題,並非簡單的經濟學討論,而是各方以經濟學包裝政治利益談判的過程;被夾在當中的,就是負背了所有罪名的油公司。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