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林是非紛紛,一場比試,引來網上無數熱議。關於武術真偽之爭,我常想,其實只要把武術代之以運動競技來思考,很多道理都變得明白不過。
假如有個人天天表演無人防守下的準繩投射,炫目的運球插花,但從不見實際比賽打球,然後就跟大家說他有打職業球賽的實力,有點知識的籃球迷都只會失笑。但現實就是武術界有這麼一群人,真正對打搏擊從來不見,只會不斷示範某些局部技巧的「功力」,然後就要求他人認同這是實戰能力。等而下之者,還會找徒弟扮演其他武術的「高手」,「示範」如何以巧妙招式「大破」拳擊柔道泰拳MMA,這其實就像找一班朋友扮NBA球星,給自己示範怎樣防守杜蘭特的跳投,如何避過勒邦占士的封阻,耀武揚威,看了這樣的影片,你能不啼笑皆非?可是打開YouTube,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表演」也着實不少。
有一句話好像是來自電影而開始流行的,說「只有人的高低,沒有門派的高低」,這話貌似豁達大度,但其實不通。如果換成運動,那就像說「只有運動員的高低,沒有訓練方法的高低」,這顯然很荒謬。世上沒有單一絕對無敵的武術門派,正如打球也沒有單一套技巧和戰術無往不利,但不代表完全沒有優劣高低之別,不必印證較量,否則何來發展進步?而現實確就有不少人拿這種話作為逃避改進的遮羞布。常有論調說,運動化會令武術變弱。但我想練武者恰恰就應該多一點運動家精神,重視實作,不避勝負,不要停留在自己安全的泡泡裏。那泡泡被刺破時,其實比你切切實實地打輸,還要難看難受。
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