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仙白光一閃,取人首級千里之外,是還珠樓主向壁虛構的嗎?不是的,劍仙事跡,早見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京西店老人,出劍時風雷總至,空中電光相逐,那絢麗的情景,應比得上Tesla實驗室的電弧。自王世貞《劍俠傳》始,劍和丸便離奇地二合一。書中記南唐潘扆(粵音「倚」),有人見他身懷「錫彈丸二顆」,知是劍術,請潘演示,潘說要齋戒三日,才在平曠之地試劍,三天後,他把兩枚錫丸放在掌心,指尖忽射出兩道白虹,繚繞空中,雷轟電掣,觀者皆驚。這是什麼戲法?民初《梵天廬叢錄》記光緒年間,京師一個拉短轅車的車夫,有天接了個客,貌若勇士,姓俞。這客人一上車,輪如鳥飛,車夫覺得比平日快多了,回頭一望,見勇士正把弄兩枚鐵丸,如橘大,忽然塞入鼻中,未幾「下垂如筆管」──讀到這句,我便知道它們表面上是鐵丸,實際上是飛劍──故事結局,果然是勇士化成白光飛走,頃刻不見。
劍和丸為何扯上關係呢?至今依然是謎,我只想起春秋的楚國人熊宜僚。《莊子》說「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左傳》云「市南有熊宜僚者,若得之,可以當五百人矣」,前人似乎從未把兩句聯繫起來。熊宜僚之所以一敵五百,可能因為他擅長「弄丸」──這並非雜耍,而是劍術。近代武當派高手李景林,曾得到從故宮流傳出來的小劍十三具,相傳為雍正時劍俠所用,可惜李不懂它們的煉法。據道教學者胡海牙所言,他老師陳攖寧有真的劍仙口訣,但由於成功機會渺茫,師徒均沒修煉。胡海牙曾公開初步煉法,大意教你日出前在山中呼吸,每月十五六夜吸食月魄,還要斷絕情欲,否則「氣沖五臟裂」。我年少多夢,確曾唸過這劍訣,只可惜塵緣未盡,至今未能幻成一道白光,騰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