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耽誤了 - 李純恩

都被耽誤了 - 李純恩

「六七暴動」五十周年,報上、電視上有許多當事人的回憶和反思。當年曾經的熱血青年,今天已垂垂老矣,回首往事,大部分人都後悔。
三十八年前初到香港,跟朋友去鮑方家作客。那時鮑叔叔導演的《屈原》剛在大陸放映,哄動一時,我帶着看大導演大明星的興奮到了西環鮑家,那裏好像是五豐行的物業,是左派機構宿舍,大廈簡陋,地方淺窄,家居不過數百方呎,甚是侷促,跟我之前想像大相逕庭。後來跟鮑叔叔熟稔了,說起第一次去他家的印象,他說那是因為當年堅持理想的結果。曾幾何時,邵氏等大電影公司都用厚酬向他招手,但他不為所動,寧願在左派電影公司工作,守着理想和清貧。但理想和現實的距離越來越大,他說在「六七」之前,他們是社會上尊敬的「左派」,經過「六七」,香港人輕蔑地呼他們「左仔」。這個轉變,令他反思,但後悔也沒有用。再後來,「六四」了。那時候,鮑叔叔已經在替「無綫電視」拍戲了。我去廣播道探班,跟他喝下午茶,他說本來在寫回憶錄,但「六四」之後寫不下去了,因為以前相信的東西,一下子都變了,令他不知所措,無從下筆。我至今還記得當時鮑叔叔臉上的悵然之色。
那是一個追求英雄的年代,許多人以「英雄」為目標,勉力而為,以為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成為英雄。他們大部分都是好人,卻不知道做一個好人本身已經是英雄,結果夢得早,醒得晚,都被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