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鬥志決定勝負 - 伍家謙

Sunday:鬥志決定勝負 - 伍家謙

臉書上的Post,越有共鳴越受歡迎,早前頗為流行的就有「XX經常被問及的問題」:新界居民被問屋企附近有冇牛、長得稍高的又是否有打籃球等等。大概,「打籃球一定高」這形象實在太深入民心。NBA賽場,舉目都是七呎巨人,六呎多些少已算矮仔;長得高打波有着數,但事實告訴我們,不夠高,一樣可於全球最高水平的籃球殿堂閃耀。前有艾華遜,今有I湯馬士(圖)。
I湯馬士今季成聯盟一大焦點:表現突出勇熟、帶領塞爾特人成東岸頭號種籽。除此之外,他於季後賽強忍喪妹之痛堅持作戰、再上演一幕真人版的「打掉門牙」(沒有帶血吞,他立刻就把那牙拾起來),也令他再添一層「故事」味道;別說失去摯親,要於門牙斷掉的情況下繼續比賽,想想也覺得不可能,但他卻在如此劣勢下,依然交出極高水準表現。
又想起拜恩,於阿基里斯腱斷掉仍堅持步回場內,射入兩個罰球後才被換出;手指脫臼,就這樣在場邊給駁一駁,立刻就像沒事般繼續比賽。當然,現階段拿兩人作比較還太早,只是I湯馬士,似乎擁有那種成為超級球星的特質,這種東西,叫鬥志。
鬥志凌駕肉身的故事從來吸引,這解釋了為何米高佐敦的Flu Game會成為永恆經典。當然,我不是叫大家於生病時仍堅持上班,想說的是,你的力量其實遠比你所想強大。
有想做的事,就趁年輕去全力追趕,別人認為不可能嗎?就正好是證明自己的機會。很討厭那種類似「你咁矮,學咩人打籃球呀」的論調,籃球場上以高恰矮之外,還有以快打慢、以肥打瘦,任何身形都能找到位置,鬥志的高低,才是勝負分野;一句說話總結本文,「身高可以量度,鬥志卻無從計算」,別被世俗的框架框住自己。
伍家謙